内容提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前言 | 第9-10页 |
上篇 总论 | 第10-86页 |
第一章 儒学的现代命运及现代新儒学的产生 | 第10-39页 |
一、儒学的“世界性”和“入世性”及其现代命运 | 第10-21页 |
二、现代新儒学产生的时代与理论背景 | 第21-35页 |
三、现代新儒学的定位——兼及儒学的分期 | 第35-39页 |
第二章 现代新儒家的朱子学研究 | 第39-59页 |
一、朱子的历史地位——集大成与别子为宗 | 第39-51页 |
二、现代新儒家对朱子学主要问题的看法 | 第51-59页 |
第三章 现代新儒学对朱子学的继承和超越 | 第59-86页 |
一、宇宙与人生 | 第59-63页 |
二、内圣外王与民主科学 | 第63-76页 |
三、知识与道德 | 第76-86页 |
下篇 分论 | 第86-162页 |
第四章 理气论——现代新儒家对朱子宇宙本体论的探讨与继承、改造 | 第87-107页 |
一、理、气与形上、形下 | 第87-96页 |
二、“存有”与“活动” | 第96-101页 |
三、理一分殊 | 第101-107页 |
第五章 心性论——现代新儒学的心性本体论与朱子学的关系 | 第107-139页 |
一、心、性、理 | 第108-114页 |
二、心体、性体与道德的形上学 | 第114-127页 |
三、善、恶与义理之性、气质之性 | 第127-139页 |
第六章 方法论——从朱子学的工夫论到现代新儒学的方法论 | 第139-162页 |
一、格物穷理与逆觉体证 | 第139-147页 |
二、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 第147-157页 |
三、直觉与理智 | 第157-162页 |
结语 | 第162-188页 |
一、朱子学与儒学的现代重建 | 第162-172页 |
二、儒学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 | 第172-18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88-198页 |
后记 | 第198-1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