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钢筋混凝土结构论文

采用虚拟层合单元法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

中文摘要第1-8页
第一章 引言第8-22页
 1.1 分层梁单元法第8-11页
 1.2 梁段单元法第11-21页
  1.2.1 连续体大变形问题的U.L.(Updated Lagrangian Formulation)列式增量方程第11-13页
  1.2.2 考虑局部变形影响的薄壁梁单元U.L.列式增量平衡方程第13-20页
  1.2.3 坐标变换第20页
  1.2.4 非线性有限元方程求解方法第20页
  1.2.5 结 语第20-21页
 1.3 小  结第21-22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介绍第22-62页
 2.0 经典的三维实体等参元第22-25页
 2.1 退化的实体单元第25-30页
  2.1.1 基本假定第26-27页
  2.1.2 相对位移的引入第27页
  2.1.3 单元构造第27-29页
  2.1.4 单元的元素矩阵第29页
  2.1.5 相对位移的引入后刚度矩阵的修改第29-30页
  2.1.6 一般壳体和平面梁单元第30页
 2.2 虚拟层合单元第30-37页
  2.2.1 虚拟单元法概述第31-32页
  2.2.2 虚拟三维层合板壳单元第32-35页
  2.2.3 虚拟三维层合梁单元第35-37页
 2.3 虚拟层合单元法的数值算例第37-51页
 2.4 虚拟层合单元的特点小结第51-52页
 2.5 预应力砼结构中的预应力筋束的处理第52-55页
  2.5.1 预应力混凝泥土的基本概念第52-54页
  2.5.2 预应力的具体处理办法第54-55页
 2.6 几何非线性的Total-Lagrange增量解法第55-60页
 2.7 本章小结第60-62页
第三章 深梁及短梁极限承载力分析第62-77页
 3.1 实验简介第62-63页
 3.2 有限元分析计算第63-76页
  3.2.1 材料的本构关系第63-64页
  3.2.2 有限元模型第64-65页
  3.2.3 材料破坏准则第65-66页
  3.2.4 结构承载能力的计算第66-76页
 3.3 结论第76-77页
第四章 浙江大学交通工程研究所简支梁极限承载力试验第77-86页
第五章 七星桥极限承载力分析第86-115页
 5.0 箱梁桥的分析方法第86-89页
  5.0.1 箱梁桥受力的分析方法第86-87页
  5.0.2 分析法第87-88页
  5.0.3 数值法第88页
  5.0.4 箱梁桥有限元分析第88-89页
 5.1 七星桥简介第89-91页
 5.2 静载试验第91-94页
  5.2.1 静载试验测点布置及测试内容第91页
  5.2.2 静载试验荷载第91-92页
  5.2.3 静载试验加载工况第92-94页
 5.3 有限元分析第94页
 5.4 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的比较第94-99页
  5.4.1 挠度的比较第94-96页
  5.4.2 应力的比较第96-99页
 5.5 七星桥极限承载力分析第99-111页
 5.6 加固后七星桥极限承载力第111-113页
 5.7 结论第113-115页
第六章 总结第115-117页
参考文献第117-125页
致 谢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β-FeSi2基热电材料的制备及电输运作性能研究
下一篇:薄膜结构的风振响应分析和风洞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