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面向二十一世纪高校“两课”教师队伍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引言第1-8页
一、 “两课”教师——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第8-15页
 (一) “两课”教师的特殊地位和作用第8-11页
  1. “两课”教师是坚持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第8-9页
  2. “两课”教师是实现高等学校德育首位的重要保证第9-10页
  3. “两课”教师是高等学校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阵地的重要保证第10-11页
  4. “两课”教师是维护高校团结稳定政治局面的重要保证第11页
 (二) “两课”教师任务的特殊性第11-13页
  1. 承担“两课”课堂教学任务和有关的教学研究任务第11-12页
  2. 承担部分日常思想教育工作第12页
  3. 参与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第12-13页
  4. 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第13页
  5. 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谋划策第13页
 (三) “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第13-15页
  1. 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第14页
  2. 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实现新世纪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第14-15页
  3. 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也是其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第15页
二、 当前高校“两课”教师队伍及其建设现状的分析第15-23页
 (一) 当前高校“两课”教师队伍是一支素质较好的队伍第15-18页
  1. 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对重大理论问题认识清楚第16页
  2. 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第16-17页
  3. 追求成功,崇尚进取、奋斗和奉献的人生价值观第17页
  4. 教师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第17页
  5. 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第17-18页
 (二) 当前高校“两课”教师队伍存在的不足第18-20页
  1. 部分教师思想道德素质下降,影响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第18页
  2. 队伍不够稳定,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第18-19页
  3. 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够合理第19页
  4. “两课”教师在学校地位不高,待遇偏低第19-20页
  5. 部分教师在承担学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态度消极第20页
  6. 部分教师的进取心较差第20页
 (三) 当前高校“两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第20-23页
  1. 对“两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21页
  2. 对“两课”教师队伍建设缺少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第21-22页
  3. 对“两课”青年教师的培养措施不力,学术“断层”现象依然存在第22页
  4. 教学和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第22-23页
  5. 面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师的思想教育和师德建设显得薄弱第23页
三、 二十一世纪“两课”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第23-31页
 (一) 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第23-25页
  1.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政治信念第23-24页
  2. 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第24页
  3. 良好的师德素质第24-25页
 (二) 面向未来的观念与意识第25-27页
  1. 素质教育意识第25页
  2. 超前意识第25-26页
  3. 创新意识第26页
  4. 信息化意识第26-27页
  5. 市场经济的意识第27页
 (三) 完善的知识结构第27-28页
  1. 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第27-28页
  2. 精深的专业知识第28页
  3. 熟练掌握教育科学理论知识第28页
  4. 广博的学识和阅历第28页
 (四) 全面的能力素质第28-30页
  1. 高水平的教学能力第28-29页
  2. 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第29页
  3. 组织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第29-30页
  4. 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第30页
  5. 不断汲取新知的能力第30页
 (五) 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第30-31页
 (六) 良好的形象素质和人格魅力第31页
四、 跨世纪“两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第31-40页
 (一) 提高认识,将“两课”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第31-32页
  1. 充分认识加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31-32页
  2. 制订相关政策,为“两课”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制度保障第32页
 (二) 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提高“两课”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第32-35页
  1. 加强思想教育,对“两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高要求第32-33页
  2. 采取得力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第33-35页
  3. 加强科学研究,提高“两课”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第35页
 (三) 加强组织建设,优化“两课”教师队伍的结构第35-37页
  1. 加快学历教育的进程,提高“两课”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第36页
  2. 优化队伍的年龄、职称和学科结构第36-37页
 (四) 优化环境,提高“两课”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第37-40页
  1. 正确认识“两课”教师劳动的价值,形成有利于队伍稳定发展的舆论气氛第38页
  2. 制定相关政策,提高“两课”教师的经济待遇第38页
  3. 增加教学科研投入,改善“两课”教师的工作条件第38页
  4. 建立适合“两课”教师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第38-40页
注释第40-41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1-42页
后记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校“两课”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我国高校基建领域腐败行为分析及其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