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基本范畴 | 第11-18页 |
一、案外人的范围界定 | 第11-14页 |
(一) 案外人的概念 | 第11-13页 |
(二) 案外人的诉讼法律地位 | 第13页 |
(三) 与我国民诉法语境中的“第三人”、“利害关系人”关系辨析 | 第13-14页 |
二、申请再审的基本内涵 | 第14-16页 |
(一) 申请再审 | 第15页 |
(二) 申请再审与相关概念辨析 | 第15-16页 |
三、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的具体含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的正当性 | 第18-30页 |
一、理论基础之一:判决效力扩张理论 | 第18-23页 |
(一) 既判力主观范围的扩张 | 第19-21页 |
(二) 反射效力 | 第21-22页 |
(三) 形成力 | 第22-23页 |
二、理论基础之二:诉讼公正 | 第23-25页 |
(一) 诉讼公正之确保裁判客观正确 | 第23-24页 |
(二) 诉讼公正之程序保障权实现 | 第24页 |
(三) 小结 | 第24-25页 |
三、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第25-30页 |
(一) 当事人主义的偏颇 | 第25-26页 |
(二) 诉讼诈害的大量存在 | 第26-27页 |
(三) 对案外人权利救济的制度缺口 | 第27-30页 |
第三章 案外人再审制度比较分析 | 第30-42页 |
一、制度层面的考察 | 第30-37页 |
(一) 案外人再审之诉制度考察 | 第30-31页 |
(二) 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考察 | 第31-37页 |
二、制度之间的比较与分析 | 第37-38页 |
三、借鉴视角的切换:台湾地区学者间的争议 | 第38-42页 |
第四章 规范解读与实务分析 | 第42-54页 |
一、我国的选择:案外人申请再审抑或第三人撤销之诉 | 第42-44页 |
(一) 主张“构建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的理由 | 第42页 |
(二) 主张“赋予案外人申请再审权”的理由 | 第42-43页 |
(三) 我国的司法应对:案外人申请再审 | 第43-44页 |
二、现行法律规定及其解读 | 第44-47页 |
三、我国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审判实践 | 第47-54页 |
(一) 案件类型分析——以主体为划分 | 第47-52页 |
(二) 实践操作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我国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的完善 | 第54-60页 |
一、我国案外人申请再审的功能定位 | 第54-55页 |
(一) 与当事人申请再审:并行中存有交叉 | 第54页 |
(二) 与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交叉与分野 | 第54-55页 |
二、我国案外人申请再审制度的完善 | 第55-60页 |
(一) 案外人范围的规定 | 第56-57页 |
(二) 关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事由 | 第57-58页 |
(三) 关于案外人申请再审的程序事项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