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高速切削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高速切削理论的起源 | 第12-13页 |
·高速切削的定义 | 第13-14页 |
·课题背景与意义 | 第14-17页 |
·高速切削淬硬钢的优越性 | 第15页 |
·高速切削淬硬钢的工艺研究与现状 | 第15-16页 |
·高速切削淬硬钢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高速铣削淬硬钢的工艺系统的研究 | 第19-33页 |
·铣削淬硬钢高速机床的选择 | 第19-22页 |
·高速铣削淬硬钢刀具材料的选择 | 第22-26页 |
·刀具夹持系统—刀柄及夹头的选择 | 第26-29页 |
·高速铣削淬硬钢CAM软件系统 | 第29-32页 |
·高速切削对CAD/CAM的要求 | 第29-30页 |
·CAM软件高速加工模块功能简介 | 第30-31页 |
·CAM编程软件的发展趋势 | 第31-32页 |
·Machining Strategist编程软件简介 | 第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高速铣削淬硬钢工艺参数的研究 | 第33-44页 |
·高速铣削淬硬钢刀具参数的选择 | 第33-35页 |
·刀具类型的选择 | 第33页 |
·刀具几何参数的选择 | 第33-35页 |
·刀具悬伸量的确定 | 第35页 |
·淬硬钢高速铣削参数影响铣削力的理论分析 | 第35-38页 |
·铣削速度对铣削力的影响 | 第36-37页 |
·进给速度对铣削力的影响 | 第37页 |
·径向切削深度和轴向切削深度对铣削力的影响 | 第37-38页 |
·淬硬钢高速铣削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案 | 第38-42页 |
·理论计算 | 第38-41页 |
·参照刀具供应商提供的数据 | 第41页 |
·参考已有的实验数据或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 第41-42页 |
·三种方案的比较 | 第42页 |
·行间距的确定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高速铣削淬硬钢工艺与编程策略的研究 | 第44-57页 |
·高速切削加工与传统加工的比较 | 第44页 |
·高速铣削淬硬钢工艺策略 | 第44-48页 |
·粗加工工艺策略 | 第45页 |
·半精加工工艺策略 | 第45-46页 |
·清角加工工艺策略 | 第46页 |
·精加工工艺策略 | 第46-47页 |
·冷却方式的选择 | 第47-48页 |
·基于留量模型设计的高速铣削淬硬钢编程策略 | 第48-52页 |
·留量模型的设计的概念 | 第49-50页 |
·高速铣削淬硬钢编程策略 | 第50-52页 |
·高速铣削淬硬钢工艺加工路径的规划 | 第52-55页 |
·切削方式的选择 | 第52页 |
·进、退刀方式的选择 | 第52-53页 |
·移刀方式的选择 | 第53-54页 |
·走刀方式的合理选择 | 第54-55页 |
·程序后置输出前的优化处理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高速铣削淬硬钢在模具制造中应用的研究 | 第57-68页 |
·工件材料 | 第57-58页 |
·工艺系统的选择 | 第58-59页 |
·机床的选择 | 第58页 |
·刀具的选择 | 第58-59页 |
·工艺设计 | 第59-65页 |
·基于Machining Strategist 6.1高速铣削淬硬钢数控编程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69页 |
·总结 | 第68页 |
·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