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5页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第二节 选题意义和研究背景 | 第11-15页 |
第一章 电视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人际交流的特殊性分析 | 第15-23页 |
第一节 电视出镜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内涵 | 第15-19页 |
一、电视出镜记者的内涵 | 第15-17页 |
二、电视镜前采访对象的内涵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电视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人际交流的特殊性 | 第19-23页 |
一、人际交流的定义和特点 | 第19-20页 |
二、电视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人际交流的特殊性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电视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人际交流符号分析 | 第23-32页 |
第一节 电视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语言信息符号交流 | 第23-26页 |
一、语言信息符号交流在出镜采访中的表现——提问和回答 | 第23-24页 |
二、电视出镜记者的采访用语要求 | 第24-26页 |
第二节 电视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信息符号交流 | 第26-32页 |
一、非语言信息符号的定义和内涵 | 第26-27页 |
二、非语言符号对电视出镜记者和采访对象交流的作用 | 第27-29页 |
三、电视出镜记者如何利用非语言信息符号加强自身与采访对象的交流 | 第29-32页 |
第三章 电视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的人际交流过程分析 | 第32-45页 |
第一节 从人际传播角度看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转化过程 | 第33-37页 |
一、人际交往模式“约哈里之窗” | 第33-34页 |
二、“约哈里之窗”在电视出镜记者和采访对象关系转化中的应用 | 第34-36页 |
三、“约哈里之窗”的“未知区”对电视出镜采访的启示 | 第36-37页 |
第二节 从采访的不同阶段看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的心理过程 | 第37-45页 |
一、访前资料准备阶段出镜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心理联系 | 第37-38页 |
二、采访阶段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的心理过程 | 第38-45页 |
第四章 电视出镜记者与不同类型采访对象人际交流的分析 | 第45-56页 |
第一节 电视出镜记者和采访对象交流的动机 | 第45-47页 |
一、电视出镜记者采访的动机和采访对象的动机 | 第45-46页 |
二、电视出镜记者的采访动机和采访对象的动机之间的几类关系 | 第46-47页 |
第二节 电视出镜记者与积极合作型采访对象的交流 | 第47-49页 |
一、积极合作型采访对象的常见情形 | 第47-48页 |
二、电视出镜记者与积极合作型采访对象交流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48-49页 |
第三节 电视出镜记者与一般合作型采访对象的交流 | 第49-50页 |
一、一般合作型采访对象的表现 | 第49-50页 |
二、电视出镜记者如何与一般合作型采访对象更好地交流 | 第50页 |
第四节 电视出镜记者与不愿合作型采访对象的交流 | 第50-56页 |
一、不愿合作型采访对象的心理特征分析 | 第50-52页 |
二、电视出镜记者与不愿合作型采访对象交流的方法 | 第52-54页 |
三、暗访偷拍中,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应注意的问题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影响电视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人际交流因素的分析 | 第56-67页 |
第一节 影响电视出镜记者与采访对象人际交流的因素 | 第56-60页 |
一、采访准备不足影响二者的交流 | 第56页 |
二、电视出镜记者和采访对象的个体特点影响二者交流 | 第56-58页 |
三、“霍桑效应”:镜前采访中采访对象的表演成分 | 第58-60页 |
第二节 电视出镜记者如何更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 | 第60-67页 |
一、做好充分的采访准备 | 第60-63页 |
二、尊重采访对象,注意倾听,做平等的对话者 | 第63-65页 |
三、尽量避免“霍桑效应”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