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S支持下的浑善达克沙地景观生态综合评价--以正蓝旗为例
| 摘要 | 第1-3页 |
| Summary | 第3-7页 |
| 第一章 研究意义及研究背景 | 第7-16页 |
| ·研究意义 | 第7-9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6页 |
| ·关于景观生态研究 | 第9-11页 |
| ·景观格局研究 | 第11-12页 |
| ·沙地遥感与景观结合研究 | 第12-13页 |
| ·草地景观研究 | 第13-14页 |
| ·正蓝旗草原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6-22页 |
| ·地形地貌 | 第17页 |
| ·水文特点 | 第17-18页 |
| ·土壤状况 | 第18页 |
| ·植被状况 | 第18-20页 |
| ·气候特点 | 第20页 |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研究方法、遥感数据及处理 | 第22-30页 |
| ·遥感数据获取 | 第22页 |
| ·地面调查数据获取 | 第22页 |
| ·遥感影像前期处理 | 第22-23页 |
| ·遥感影像解译及草地景观图编制 | 第23-24页 |
| ·景观分类系统的制定 | 第23页 |
| ·遥感影像解译 | 第23页 |
| ·解译及成图精度 | 第23-24页 |
| ·草地景观图编制 | 第24页 |
| ·斑块和景观指数计算 | 第24-30页 |
| ·斑块形状指数(D) | 第24页 |
| ·景观丰富度指数(R) | 第24页 |
| ·景观多样性指数(H) | 第24-25页 |
| ·景观优势度指数(D) | 第25页 |
| ·景观均匀度指数(E) | 第25-26页 |
| ·景观破碎度(C) | 第26-30页 |
| 第四章 结果分析 | 第30-49页 |
| ·一级景观综合评价 | 第30-37页 |
| ·面积及分布格局动态 | 第30页 |
| ·斑块及景观格局动态 | 第30-34页 |
| ·景观类型间的相互转化 | 第34-37页 |
| ·二级景观综合评价 | 第37-49页 |
| ·平原丘陵草甸草原景观动态 | 第41-42页 |
| ·平原丘陵典型草原景观动态 | 第42-44页 |
| ·沙地典型草原景观动态 | 第44-46页 |
| ·低地盐化草甸景观动态 | 第46-49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49-51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讨论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 导师简介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