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中医诊断学论文

分类方法在中医辨证诊断应用中的比较研究

中文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7页
引言第17-19页
正文第19-176页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及文献回顾第19-57页
  1 分类方法概述第19-34页
   ·分类的定义第19页
   ·分类的目的第19页
   ·分类器的构造方法第19-32页
   ·分类的步骤第32-33页
   ·分类方法小结第33-34页
  2 分类方法在中医证候研究中的意义第34-35页
  3 分类方法中SVM和PNN应用于中医研究的可行性第35-36页
  4 中医辨证分类研究中方法学应用现状第36-46页
   ·采用文献研究与临床研究建立宏观辨证标准第37页
   ·应用DME方法调查证候规律第37页
   ·通过计量方法建立证候标准第37-46页
   ·中医辨证分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第46页
  5 现代医学原发性失眠相关知识第46-49页
   ·失眠症的定义第46-47页
   ·失眠症的分类以及病因认识第47-48页
   ·睡眠评估工具第48-49页
  6 原发性失眠症的中医辨证研究现状第49-55页
   ·现行失眠病中医诊断、辨证标准第49-50页
   ·各家论说第50-53页
   ·治疗失眠症用药规律探讨第53页
   ·失眠病中医证型分布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第53-55页
   ·失眠症中医辨证研究小结第55页
  7 理论基础及文献研究小结第55-57页
 第二部分: 研究方案设计第57-64页
  1 研究方案第57页
  2 研究目的第57页
  3 研究对象来源第57页
  4 诊断标准第57-58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57页
   ·中医诊断标准第57页
   ·中医辨证标准第57页
   ·纳入标准第57-58页
   ·排除标准第58页
  5 调查工具第58-59页
  6 数据整理和分析方法第59-62页
   ·传统数学方法预分析第59页
   ·数据预处理第59-61页
   ·分类方法建模第61页
   ·模型评估第61-62页
   ·受试对象纳入、临床数据收集、统计分析的质量控制第62页
  7 技术路线第62-64页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第64-143页
  1 临床资料一般情况第64-66页
  2 数据预处理第66-72页
   ·数据约简第66-72页
   ·数据分割(样本划分)第72页
  3 分类方法建模第72-140页
   ·Logistic回归第72-90页
   ·贝叶斯分类方法第90-98页
   ·基于规则的分类器(PARI算法)第98-103页
   ·C4.5决策树方法第103-111页
   ·支持向量机第111-121页
   ·BP神经网络第121-128页
   ·RBF神经网络第128-133页
   ·概率神经网络第133-140页
  4 各种模型横向比较第140-143页
 第四部分: 讨论第143-167页
  1 中医证候研究数据质量问题第143-144页
  2 中医研究数据预处理第144-152页
   ·三种属性约简方法比较第145-149页
   ·数据分割方法第149-152页
  3 分类算法的比较方法第152-155页
   ·分类计算的速度第152页
   ·分类器对各种类型数据集的适应度第152页
   ·模型描述的简洁性和可解释性第152页
   ·分类性能的评估第152-154页
   ·模型预测结果的精度第154-155页
  4 各种分类算法比较第155-165页
   ·总体比较第155-156页
   ·各模型的优劣第156-165页
  5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第165页
  6 研究体会及展望第165-167页
 结论第167-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76页
附录第176-178页
致谢第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审美文化视域中的隐喻现象研究
下一篇:几类高阶有理差分方程的全局渐近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