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绪论 | 第15-17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7-33页 |
·血小板与血栓性疾病—抗血小板疗法有效预防和治疗动脉性血栓疾病的发生 | 第17-18页 |
·血小板 G 蛋白偶联受体(GPCRS)信号通路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 | 第18-24页 |
·血小板中异源三聚体 G 蛋白 | 第18-19页 |
·血小板中 G 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 | 第19-24页 |
·靶向血小板 G 蛋白偶联受体信号通路的抗血小板药物研究现状 | 第24-28页 |
·靶向 ADP 受体信号通路的血小板定向疗法 | 第24-26页 |
·靶向凝血酶信号通路的抗血小板疗法 | 第26-27页 |
·靶向血栓素信号通路抗血小板疗法 | 第27-28页 |
·丹参及丹酚酸抗血栓及抗血小板作用研究现状 | 第28-33页 |
·丹参提取物及其制剂的抗血栓及抗血小板作用研究 | 第29-30页 |
·丹酚酸抗血栓及抗血小板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30-33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3-43页 |
·材料 | 第33-36页 |
·主要仪器 | 第33页 |
·主要试剂 | 第33-34页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34-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41页 |
·实验动物 | 第36页 |
·实验对象 | 第36页 |
·动物处理 | 第36页 |
·制备大鼠和人洗涤血小板 | 第36-37页 |
·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 | 第37页 |
·体内血小板聚集实验 | 第37页 |
·血小板内 cAMP 含量测定 | 第37-38页 |
·体内动-静脉旁路血栓模型 | 第38-39页 |
·测定血浆 TXB2,6-keto-PGF1α和 cAMP 含量 | 第39页 |
·血液流变性测定 | 第39-40页 |
·体内凝血参数测定 | 第40-41页 |
·数据处理 | 第41-43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43-51页 |
·丹酚酸 A 体外对大鼠和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丹酚酸 A 对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 第43页 |
·丹酚酸 A 对人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丹酚酸 A 体内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实验 | 第44-45页 |
·丹酚酸 A 对大鼠 cAMP 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丹酚酸 A 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抗血栓形成机制 | 第46-48页 |
·丹酚酸 A 对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丹酚酸 A 对大鼠凝血参数的影响 | 第49-5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51-5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7-59页 |
第6章 创新点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8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和申请的专利 | 第85-87页 |
导师简介 | 第87-89页 |
作者简介 | 第89-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