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8页 |
(二) 学术史回顾 | 第8-11页 |
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优抚制度的构建 | 第11-32页 |
(一)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优抚机构的建立及完善 | 第11-14页 |
1、优抚领导机构的建立及完善 | 第11-12页 |
2、优抚辅助机构的建立及完善 | 第12-14页 |
(二) 优抗制度的构建 | 第14-24页 |
1、优抗粮征收制度及管理、分发、报销制度 | 第14-17页 |
2、优待抗属的主要内容及变化 | 第17-24页 |
(三) 抚恤制度的构建 | 第24-32页 |
1、荣军抚恤制度中的可操作性程序 | 第25-26页 |
2、抚恤荣军、遗族的主要内容及变化 | 第26-32页 |
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优抚制度运行实态 | 第32-51页 |
(一) 抗战前期优抚制度蹒跚起步 | 第32-34页 |
(二) 抗战中期优抚制度徘徊行进 | 第34-42页 |
1、优抚制度的初步贯彻落实 | 第34-40页 |
2、优抚制度的执行仍存在着问题 | 第40-42页 |
(三) 抗战后期优抚制度良性运行 | 第42-51页 |
1、组织和帮助抗属、荣军进行生产,建立家务 | 第43-47页 |
2、深入解决前一阶段优抚制度运行中的问题 | 第47-51页 |
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优抚制度的成就及对影响其运行的几个关键因素的思考 | 第51-68页 |
(一)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优抚制度的成就 | 第51-55页 |
1、在中共历史上首次建立了一套较为成熟的优抚制度 | 第51-53页 |
2、卓有成效的优抚工作使根据地广大抗属、荣军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 第53-55页 |
(二) 对影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优抚制度运行的几个关键因素的思考 | 第55-68页 |
1、如何看待与处理优抚作为拥军工作及民生工作两方面的关系 | 第55-59页 |
2、民众动员、群众参与在优抚工作中的作用 | 第59-62页 |
3、调查在优抚工作中的重要性 | 第62-65页 |
4、优抚工作的发展方向——社会化 | 第65-68页 |
结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8页 |
后记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