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菇杂交新品种选育、菌种质量评价及亲缘关系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35页 |
| 1 滑菇概述 | 第12-17页 |
| ·滑菇的生物学特性 | 第12-13页 |
| ·滑菇的营养与药用价值 | 第13-14页 |
| ·滑菇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条件 | 第14-15页 |
| ·滑菇生长发育所需的环境条件 | 第15-17页 |
| 2 食用菌菌种选育方法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 ·野生食用菌驯化育种 | 第18页 |
| ·食用菌杂交育种 | 第18-19页 |
| ·原生质体融合育种 | 第19-20页 |
| ·诱变育种 | 第20-21页 |
| 3 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研究概况 | 第21-29页 |
| ·食用菌菌种在生产上的重要性 | 第21页 |
| ·食用菌菌种退化、老化的原因及防止措施 | 第21-24页 |
| ·食用菌菌种质量评价的方法 | 第24-29页 |
| 4 食用菌亲缘关系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 第29-35页 |
| ·拮抗试验 | 第29页 |
| ·同工酶检测方法 | 第29-30页 |
| ·DNA 分子标记方法 | 第30-35页 |
| 第一章 滑菇杂交新品种选育研究 | 第35-45页 |
| 1 材料 | 第35-36页 |
| ·实验菌株 | 第35页 |
| ·主要试剂 | 第35页 |
| ·主要仪器 | 第35页 |
| ·培养基 | 第35页 |
| ·溶液 | 第35-36页 |
| 2 方法 | 第36-38页 |
| ·滑菇孢子的收集 | 第36页 |
| ·滑菇孢子的稀释培养 | 第36页 |
| ·滑菇菌落的挑取、配对杂交及核相检验 | 第36-37页 |
| ·杂交品种的比较筛选 | 第37-38页 |
| 3 结果 | 第38-42页 |
| ·滑菇杂交实验结果 | 第38页 |
| ·杂交种实验室初步筛选结果 | 第38-40页 |
| ·杂交种出菇实验筛选结果 | 第40-42页 |
| 4 小结 | 第42-43页 |
| 5 讨论 | 第43-45页 |
| 第二章 平泉县13 个主要滑菇菌种质量评价研究 | 第45-64页 |
| 1 材料 | 第45-47页 |
| ·实验菌株 | 第45页 |
| ·主要试剂 | 第45页 |
| ·溶液 | 第45-46页 |
| ·培养基 | 第46页 |
| ·主要仪器 | 第46-47页 |
| 2 方法 | 第47-51页 |
| ·菌丝生长势的测定 | 第47页 |
| ·酶活力的测定 | 第47-49页 |
| ·拮抗性实验 | 第49页 |
| ·酯酶同工酶实验方法 | 第49-51页 |
| 3 结果 | 第51-61页 |
| ·平泉县13 个滑菇菌种菌丝生长势评价 | 第51-53页 |
| ·平泉县13 个滑菇菌种胞外酶活力测定结果 | 第53-58页 |
| ·平泉县13 个滑菇菌种酯酶同工酶图谱比较 | 第58-61页 |
| 4 小结 | 第61-62页 |
| 5 讨论 | 第62-64页 |
| 第三章 全国不同地区16 个滑菇菌株亲缘关系分析 | 第64-78页 |
| 1 材料 | 第64-66页 |
| ·实验菌株 | 第64页 |
| ·主要试剂 | 第64-65页 |
| ·主要仪器 | 第65页 |
| ·主要溶液 | 第65页 |
| ·培养基 | 第65-66页 |
| 2 方法 | 第66-68页 |
| ·滑菇菌株酯酶同工酶的比较 | 第66页 |
| ·滑菇菌株的RAPD 分析 | 第66-68页 |
| 3 结果 | 第68-75页 |
| ·全国不同地区16 个滑菇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 第68-71页 |
| ·全国不同地区16 个滑菇菌株的RAPD 分析 | 第71-75页 |
| 4 小结 | 第75-76页 |
| 5 讨论 | 第76-78页 |
| 结论 | 第78-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6页 |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