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手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前言 | 第6-7页 |
综述 | 第7-36页 |
1 祖国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 第7-13页 |
·病名 | 第7页 |
·病因病机 | 第7-12页 |
·分型 | 第12-13页 |
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 | 第13-21页 |
·病因 | 第13-17页 |
·发病机制 | 第17-18页 |
·病理变化 | 第18-19页 |
·临床分期 | 第19页 |
·鉴别诊断 | 第19-21页 |
3 肩周炎的治疗 | 第21-26页 |
·祖国医学治疗现状 | 第21-24页 |
·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 第24-26页 |
4 治疗肩周炎的各家手法 | 第26-36页 |
临床研究 | 第36-47页 |
1 研究方法 | 第36-37页 |
·临床资料 | 第36页 |
·诊断标准 | 第36-37页 |
·病例纳入、剔除标准和排出标准 | 第37页 |
2 研究内容 | 第37-40页 |
·治疗方法 | 第37-39页 |
·观察指标 | 第39-40页 |
3 研究结果 | 第40-47页 |
·治疗前资料比较 | 第40-42页 |
·治疗结果资料比较 | 第42-47页 |
讨论 | 第47-50页 |
1.动态手法治疗肩周炎的提出 | 第47页 |
2.动态手法中体位的选择 | 第47-48页 |
3.动态手法中点穴的选择 | 第48页 |
4 动态手法治疗肩周炎作用机制分析 | 第48-49页 |
5 动态疗法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展望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个人简历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