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亚当·斯密的同情思想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9-14页 |
| ·亚当·斯密的生平简介 | 第9-10页 |
| ·亚当·斯密思想的研究的基本状况 | 第10-13页 |
| ·国外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我国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本文选题的意义 | 第13-14页 |
| 第2章 亚当·斯密同情理论形成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 | 第14-18页 |
| ·亚当·斯密同情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 第14-15页 |
| ·亚当·斯密同情理论形成的理论渊源 | 第15-18页 |
| 第3章 亚当·斯密同情理论分析 | 第18-33页 |
| ·同情的涵义 | 第18-19页 |
| ·同情的特点 | 第19-21页 |
| ·同情的作用 | 第21-33页 |
| ·同情是道德判断的标准 | 第21-25页 |
| ·同情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 第25-28页 |
| ·同情是亚当·斯密经济伦理的认识论基础 | 第28-33页 |
| 第4章 同情的思想的评价及意义 | 第33-43页 |
| ·同情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33-37页 |
| ·开创了情感主义伦理学研究的先河 | 第33-35页 |
| ·促进了人们对道德心理学的研究 | 第35-36页 |
| ·对经济学博弈论具有指导意义 | 第36-37页 |
| ·同情思想的局限性 | 第37-39页 |
| ·同情理论的人性基础是抽象的 | 第37-38页 |
| ·同情是抽象意义上的情感 | 第38页 |
| ·同情具有主观性 | 第38-39页 |
| ·同情理论的现实意义 | 第39-43页 |
| ·同情理论有利于个体道德的自律 | 第40-41页 |
| ·同情理论有利于建构自律型道德体系 | 第41-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