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氧化剂的毛细管电泳—化学发光在线评价方法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21页 |
| ·自由基及抗氧化剂概述 | 第10-11页 |
| ·自由基及其危害 | 第10页 |
| ·抗氧化剂及其分类 | 第10-11页 |
| ·抗氧化剂评价方法 | 第11-17页 |
| ·量子化学计算方法 | 第11-12页 |
| ·清除自由基法 | 第12-14页 |
| ·抗脂质过氧化法 | 第14-17页 |
| ·生物体内评价方法 | 第17页 |
| ·色谱-抗氧化评价方法联用技术 | 第17-19页 |
| ·薄层色谱联用技术在线评价抗氧化剂 | 第17-18页 |
| ·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在线评价抗氧化剂 | 第18-19页 |
| ·本课题的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2 抗氧化活性CE-CL 在线评价方法的建立 | 第21-32页 |
| ·引言 | 第21页 |
| ·实验部分 | 第21-24页 |
|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1-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页 |
| ·CE-CL 在线评价方法 | 第22-24页 |
| ·荧光光度法 | 第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1页 |
| ·CE-CL 接口 | 第24-25页 |
| ·发光体系溶液混合模式 | 第25页 |
| ·发光条件的考察 | 第25-26页 |
| ·发光反应试剂速度及分离电压的影响 | 第26-27页 |
| ·麻黄碱和硫脲抗氧化活性CE-CL 在线评价 | 第27-28页 |
| ·麻黄碱和硫脲抗氧化活性荧光光度方法评价 | 第28-30页 |
| ·CE-CL 法与荧光光度法结果的比较 | 第30-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3 单线态氧清除剂的CE-CL 在线评价 | 第32-40页 |
| ·引言 | 第3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页 |
| ·单线态氧体系及其清除剂在线评价方法 | 第33-3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4-38页 |
| ·发光体系溶液混合模式 | 第34页 |
| ·发光条件的考察 | 第34-36页 |
| ·发光反应试剂引流速度影响 | 第36页 |
| ·芦丁和槲皮素清除单线态氧的活性评价 | 第36-37页 |
| ·黄酮化合物结构与抗氧化活性关系探讨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4 槐米抗氧化活性组分CE-CL 在线筛选 | 第40-46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实验部分 | 第40-42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0-41页 |
| ·试样制备及实验方法 | 第41页 |
| ·迁移时间的校正 | 第41-4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5页 |
| ·CE-UV-CL 双检测系统 | 第42页 |
| ·电泳分离条件的优化 | 第42-43页 |
| ·槐米提取物中清除单线态氧组分在线筛选 | 第43-45页 |
| ·UV-CL 双检测方法的优点 | 第45页 |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5 黄芪抗氧化指纹图谱研究 | 第46-52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实验部分 | 第46-47页 |
| ·仪器与试剂 | 第46-47页 |
| ·实验原理及电泳条件 | 第47页 |
| ·对照品及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47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7-51页 |
| ·方法学考察 | 第47-48页 |
| ·黄芪甲苷线性关系的考察 | 第48页 |
| ·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分析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展望 | 第53-54页 |
| 致谢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2页 |
| 附录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