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女性主义视域下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性别研究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一、前言第10-12页
 (一) 问题的提出第10-11页
 (二)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1-12页
二、教科书的属性第12-15页
 (一) 教科书的内涵第12-13页
 (二) 教科书属性的多棱透视第13-15页
  1、教科书与学生:教科书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载体第13-14页
  2、教科书与课程:教科书是执行课程的有效工具第14页
  3、教科书与权力:教科书是构成权力的话语第14-15页
三、教科书性别研究概述第15-19页
 (一) 国外学校教科书的性别研究第15-16页
 (二) 国内学校教科书的性别研究第16-19页
四、论文研究的理论依据第19-22页
 (一)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第19-20页
 (二) 女性主义教育思潮第20页
 (三) 社会性别第20-21页
 (四) 文化研究第21-22页
五、课标版语文教科书女性形象分析第22-31页
 (一) 语文课标版关于女性篇目概览第22页
 (二) 语文课标版女性形象系谱第22-28页
  1、悲苦的女性:男性构思社会问题的对象物第22-24页
  2、失声的女性:男权中心下的弃妇形象第24-26页
  3、被矮化的女性:男权话语中的悲歌第26-28页
  4、幻化的女性:男性对纯美女性的想象第28页
 (三) 女性形象背后的性别价值假设第28-31页
  1、懦弱的、无反抗、无诉求的“超人”意识第29页
  2、美丽的、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化意识第29-31页
六、语文教科书社会性别的建构第31-34页
 (一) 语文教科书作为权力话语对社会性别观念的呈现方式第31-33页
  1、教科书“敞开”与“遮蔽”的功能并存第31-32页
  2、教科书形成社会性别“刻板印象”第32页
  3、教科书通过议程设置,对女性进行边缘化处理第32-33页
 (二) 社会性别与教育:性别意识之再制与转化第33-34页
  1、教科书的性别意识内化为学生的“集体无意识”第33-34页
  2、教科书作为一种文化资本再生产了性别的不平等第34页
七、结语:对教科书编写的期待第34-37页
 (一) 教科书应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展现女性新形象第35页
 (二) 保持男女性别角色比例的相对均衡第35页
 (三) 运用正确的性别价值观看待女性形象第35-37页
注释第37-40页
参考书目第40-41页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1-42页
后记第42-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TGF-β3基因转染成纤维细胞对深Ⅱ度大鼠烫伤模型创面愈合的影响
下一篇:论徐霞客寺庙审美观及其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