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30页 |
·猪高产性状的常规选择方法 | 第10-12页 |
·对高产性状的直接选择 | 第10-12页 |
·对多产性的间接选择 | 第12页 |
·中国猪品种高产遗传表现 | 第12页 |
·中国猪高繁殖力的机制 | 第12-15页 |
·初情期与排卵数 | 第13页 |
·卵泡特性和排卵 | 第13页 |
·卵母细胞的成熟和质量 | 第13-14页 |
·胚胎发育与存活率 | 第14页 |
·分子遗传学研究 | 第14-15页 |
·高产仔数主效基因探索 | 第15-18页 |
·高产仔数主效基因数目的估计 | 第15页 |
·主效基因检测方法 | 第15-18页 |
·FSH-β基因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FSH的概况 | 第18-19页 |
·FSH-β亚基及其基因结构 | 第19-20页 |
·FSH作用原理(第二信使学说) | 第20页 |
·FSH-β亚基的功能 | 第20页 |
·FSH-β亚基基因与动物繁殖性能的关系 | 第20-22页 |
·FSH-β亚基在各物种中的定位情况 | 第22页 |
·ER基因研究进展 | 第22-28页 |
·ER及其基因的分子结构 | 第22-23页 |
·ER三种亚型 | 第23-24页 |
·ER作用机理 | 第24-25页 |
·ER基因的组织表达 | 第25-26页 |
·ER基因的功能 | 第26-28页 |
·ER基因在各物种中的定位情况 | 第28页 |
·结语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贵州地方猪FSH-β基因的克隆 | 第31-60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1-40页 |
·实验材料 | 第31页 |
·主要试剂 | 第31页 |
·实验仪器 | 第31-32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32页 |
·实验方法 | 第32-40页 |
·分析软件 | 第40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58页 |
·实验结果 | 第40-42页 |
·FSH-β亚基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42-58页 |
·讨论 | 第58-60页 |
第四章 FSH-β基因位点对猪繁殖性状的影响 | 第60-72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0-64页 |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引物设计与合成 | 第60-61页 |
·RNA的提取 | 第61页 |
·反转录 | 第61-62页 |
·PCR反应 | 第62页 |
·Northern blotting | 第62-64页 |
·测序 | 第64页 |
·同源性比较 | 第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70页 |
·FSH-β基因片段的扩增结果 | 第64-66页 |
·FSH-β基因插入片段在群体中的分布频率 | 第66页 |
·各猪种FSH-β基因内含子1插入片段的序列 | 第66-68页 |
·FSH-β亚基基因内含子1的多态性 | 第68-69页 |
·SINE序列与基因的转录 | 第69-70页 |
·讨论 | 第70-72页 |
第五章 贵州香猪ER cDNA的克隆 | 第72-96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2-75页 |
·实验材料 | 第72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72-73页 |
·实验仪器 | 第73页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73页 |
·实验方法 | 第73-7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5-93页 |
·ER cDNA的扩增 | 第75-77页 |
·ER-α和ER-β cDNA的核苷酸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77-93页 |
·讨论 | 第93-96页 |
第六章 ER基因多态性与猪繁殖性状的关系 | 第96-102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96-98页 |
·实验材料 | 第96页 |
·溶液的配制 | 第96-97页 |
·猪的血液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97页 |
·PCR-SSCP基因型分析 | 第97-9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8-100页 |
·ER的PCR-RFLP和PCR-SSCP分析 | 第98-99页 |
·ER基因型的分布频率 | 第99-100页 |
·ER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 | 第100页 |
·讨论 | 第100-102页 |
小结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08页 |
附录 | 第108-109页 |
致谢 | 第109-110页 |
本研究由下列课题资助 | 第110-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