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6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三)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四)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4页 |
(五)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4页 |
(六)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七)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我国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沿革与反思 | 第16-23页 |
·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6-19页 |
·萌芽阶段(1938年—1954年) | 第16页 |
·形成阶段(1955年—1964年) | 第16-17页 |
·兴盛阶段(1965—1977年) | 第17-18页 |
·衰落阶段(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初) | 第18-19页 |
·恢复阶段(20世纪90年代---2003年) | 第19页 |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兴盛的原因 | 第19-20页 |
·传统农村合作医疗衰落解体的原因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与创新模式分析 | 第23-30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概念的提出及特点 | 第23-24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运行情况 | 第24-26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的主要绩效 | 第26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创新模式 | 第26-30页 |
·番禺模式 | 第27-28页 |
·神木模式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分析 | 第30-38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需求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农民受益因素 | 第31-32页 |
·农民参合因素 | 第32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供给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卫生医疗机构资金的来源 | 第32-33页 |
·医疗服务资源 | 第33-34页 |
·定点医疗机构的不规范行为 | 第34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制度设计分析 | 第34-38页 |
第四章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38-50页 |
·从政府的视角探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路和对策 | 第38-45页 |
·建立和完善稳定的新农合筹资机制 | 第38-39页 |
·探索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 | 第39-40页 |
·优化管理机构 | 第40-41页 |
·强化监督体制 | 第41-42页 |
·探讨完善新农合制度本身的设计方案 | 第42-43页 |
·探讨如何创造适宜的外部环境使得新农合得以持续发展 | 第43-45页 |
·从农民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视角探求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 #34发展的路径 | 第45-48页 |
·加快公立医院制度的改革 | 第48-49页 |
·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实现多元化办医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5-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