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流动行为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3页 |
| 1 绪论 | 第13-2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3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研究的内容和思路 | 第19-20页 |
| ·研究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 2 农民工流动行为与结构化理论 | 第22-31页 |
| ·农民工流动行为的现状 | 第22-26页 |
| ·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视角的对立及影响 | 第26-27页 |
| ·结构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 ·农民工流动行为结构化特征 | 第28-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3 农民工流动行为因素分析 | 第31-57页 |
| ·农民工流动行为的结构性因素分析 | 第31-43页 |
| ·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变化 | 第31-36页 |
| ·农民工流动行为的制度约束 | 第36-39页 |
| ·城乡和区域收入差距 | 第39-43页 |
| ·农民工流动行为的主体因素分析 | 第43-53页 |
| ·农民工的有限理性 | 第43-45页 |
| ·农民工的相对经济地位变化 | 第45-47页 |
| ·农民工人力资本状况 | 第47-49页 |
| ·农民工预期收入和流动成本 | 第49-53页 |
| ·农民工流动行为分析的理论构架 | 第53-56页 |
| ·农民工流动行为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53-54页 |
| ·农民工流动行为分析的理论模型框架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4 农民工流动行为合理预期分析 | 第57-72页 |
| ·农民工流动行为的合理预期模型 | 第57-61页 |
| ·模型构建 | 第57-60页 |
| ·模型说明 | 第60-61页 |
| ·农民工流动行为合理预期模型实证分析 | 第61-71页 |
| ·家庭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 第61-66页 |
| ·家庭总收入与务农收入、务工收入关系分析 | 第66-68页 |
| ·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 | 第68-71页 |
| ·相对剥夺感对农民工流动行为的影响分析 | 第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5 农民工流动行为选择分析 | 第72-113页 |
| ·农民工流动行为选择因素分析 | 第72-75页 |
| ·选择因素频数分析 | 第72-74页 |
| ·选择因素相关性分析 | 第74-75页 |
| ·农民工流动就业区域选择模型 | 第75-80页 |
| ·模型构建 | 第77-78页 |
| ·模型实证 | 第78-80页 |
| ·主体因素对农民工流动行为选择影响分析 | 第80-112页 |
| ·主体因素对农民工流入地选择影响分析 | 第81-86页 |
| ·主体因素对农民工职业选择影响分析 | 第86-93页 |
| ·主体因素对农民工工资收入影响分析 | 第93-102页 |
| ·主体因素对农民工流出次数影响分析 | 第102-110页 |
| ·主体因素对选择行为影响总体分析 | 第110-11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 6 农民工流动行为趋势分析 | 第113-145页 |
| ·农民工流动行为趋势模型 | 第113-119页 |
| ·模型构建 | 第113-115页 |
| ·转移方程解释 | 第115页 |
| ·模型求解 | 第115-117页 |
| ·转移和收益函数说明 | 第117-119页 |
| ·农民工流动行为趋势模型实证分析 | 第119-139页 |
| ·黑龙江省农民工流动规模及收益趋势预测 | 第119-124页 |
| ·黑龙江省农民工区域选择趋势预测 | 第124-133页 |
| ·黑龙江省农民工产业分布趋势预测 | 第133-139页 |
| ·农民工流动行为趋势的进一步分析 | 第139-144页 |
| ·流动行为长期性 | 第139-141页 |
| ·农民工群体规模 | 第141-142页 |
| ·农民工流向选择 | 第142-143页 |
| ·农民工流动方式 | 第143-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 7 关于农民工流动行为的对策建议 | 第145-154页 |
| ·目标设计 | 第145-146页 |
| ·路径选择 | 第146-148页 |
| ·城镇化道路 | 第146-147页 |
| ·就近就地转移 | 第147-148页 |
| ·政府引导 | 第148-149页 |
| ·主体素质提升 | 第149-150页 |
| ·市场化道路 | 第150-151页 |
| ·制度保障 | 第151-153页 |
| ·改革户籍制度 | 第151页 |
| ·完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 | 第151-152页 |
|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第152-1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53-154页 |
| 结论 | 第154-1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6-16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63-164页 |
| 致谢 | 第164-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