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自然科学总论论文--自然科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科学的哲学原理论文

科学语境下的中西近代哲学反思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6页
绪论第6-9页
第一章 西方哲学的科学传统第9-25页
 第一节 西方近代哲学的科学沉积第9-16页
  一、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本体论指向第11-14页
  二、自然科学方法的借鉴第14-16页
 第二节 近代科学方法引发西方哲学发生重要转向第16-22页
  一、近代实验科学的哲学审视第17-20页
  二、近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第20-22页
 第三节 近代西方哲学的科学方法论特征第22-25页
  一、近代科学的实证性导致哲学方法的单一性第22-23页
  二、融入近代科学方法的哲学思维转换第23-25页
第二章 西方近代科学、哲学对中国近代哲学转向的方法论意义第25-44页
 第一节 中国近代科学与哲学的疏离第25-30页
  一、中国古代科学思维的技术传统第26-28页
  二、中国近代科学方法的缺失第28-29页
  三、中国近代科学衰微的文化价值取向分析第29-30页
 第二节 科学方法打开中国近代哲学变革的新视野第30-38页
  一、近代中国科学精神的唤醒第31-35页
  二、近代中国科学方法的传播和应用第35-37页
  三、近代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第37-38页
 第三节 西方科学对中国近代哲学转向的影响第38-44页
  一、模糊概念清晰化第39-40页
  二、人伦关系转向人事关系第40-43页
  三、以科学精神构建新的哲学体系第43-44页
第三章 科学与哲学互动对近现代哲学的影响及启示第44-59页
 第一节 方法论启示第45-48页
  一、胡适的科学实证方法第46-47页
  二、金岳霖的逻辑分析方法第47-48页
 第二节 认识论启示第48-54页
  一、引发对本体论的反思第49-52页
  二、引发科玄论战第52-54页
 第三节 哲学观启示第54-59页
  一、分析哲学的自然科学方法重估第54-55页
  二、西方哲学的科学性反思与中国哲学的合法性思考第55-59页
结语第59-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致谢第65-6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6-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速寿命试验数据管理与解析系统研究
下一篇:游离氧化铁对花岗岩残积红土强度增长的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