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的组织培养和EMS诱变的初步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词表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9-14页 |
·蝴蝶兰简介 | 第9页 |
·蝴蝶兰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组织培养 | 第9-11页 |
·杂交育种 | 第11页 |
·诱变育种 | 第11-12页 |
·蝴蝶兰化学诱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17页 |
·试验材料 | 第14页 |
·试验方法 | 第14-16页 |
·花梗节间切段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诱导 | 第14-15页 |
·叶片类原球茎和芽的诱导 | 第15页 |
·根的类原球茎和芽的诱导 | 第15页 |
·EMS处理与诱导变异 | 第15-16页 |
·试验数据统计与处理 | 第16-17页 |
·对外植体诱导类原球茎和芽的统计 | 第16-17页 |
·EMS处理后再生植株的生理指标的计算 | 第1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7-36页 |
·蝴蝶兰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 第17-27页 |
·花梗节间切段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诱导 | 第17-25页 |
·叶片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诱导 | 第25-26页 |
·根的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诱导 | 第26-27页 |
·EMS处理与诱导变异 | 第27-36页 |
·EMS处理对花梗诱导类原球茎和芽的影响 | 第27-33页 |
·EMS处理对类原球茎的再分化率的影响 | 第33页 |
·EMS处理对再生苗生长的影响 | 第33-34页 |
·EMS处理后再生苗出现的形态变异 | 第34-35页 |
·EMS处理后得到的再生植株的生理情况 | 第35-36页 |
4 讨论 | 第36-41页 |
·蝴蝶兰不同外植体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 第36-39页 |
·花梗节间段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诱导 | 第36-38页 |
·叶片的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诱导 | 第38-39页 |
·根的类原球茎和不定芽的诱导 | 第39页 |
·EMS处理与诱导变异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附图 | 第46-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