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斜拉桥的历史与发展 | 第9-13页 |
| ·斜拉桥的历史与发展概况 | 第9-12页 |
| ·现代斜拉桥的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 ·斜拉桥静力几何非线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工程背景 | 第15-19页 |
| ·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 | 第15-18页 |
| ·大跨度三主桁斜拉桥研究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大跨度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理论 | 第20-29页 |
| ·引言 | 第20页 |
| ·几何非线性分析理论 | 第20-23页 |
| ·变形体的运动描述 | 第20-22页 |
| ·两种拉格朗日描述的比较 | 第22-23页 |
| ·斜拉桥几何非线性分析 | 第23-25页 |
| ·斜拉索的垂度效应 | 第23-24页 |
| ·梁─柱效应 | 第24-25页 |
| ·大位移效应 | 第25页 |
| ·斜拉桥的结构离散及单元刚度矩阵 | 第25-27页 |
| ·空间杆单元 | 第26页 |
| ·空间梁单元 | 第26-27页 |
| ·本章小结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天兴洲桥的空间静力几何非线性仿真分析 | 第29-48页 |
| ·引言 | 第29页 |
| ·单元类型的选择 | 第29-32页 |
| ·斜拉索 | 第29-30页 |
| ·主桁、纵横梁和主塔 | 第30-31页 |
| ·混凝土桥面板 | 第31-32页 |
| ·用 ANSYS 计算分析时几何非线性的处理 | 第32-34页 |
| ·斜拉索垂度效应的模拟 | 第32页 |
| ·梁─柱效应的模拟 | 第32-34页 |
| ·荷载标准、支承条件 | 第34-35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5-47页 |
| ·主桁位移及应力分析 | 第35-38页 |
| ·纵梁、横梁位移及应力分析 | 第38-45页 |
| ·混凝土板应力分析 | 第45-46页 |
| ·几何非线性影响分析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天兴洲桥温度问题的研究 | 第48-61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季节温差对大跨度斜拉桥静力行为的影响 | 第48-55页 |
| ·主桁位移及应力分析 | 第49-52页 |
| ·纵梁、横梁位移及应力分析 | 第52-54页 |
| ·混凝土板应力分析 | 第54-55页 |
| ·日照温差对大跨度斜拉桥静力行为的影响 | 第55-59页 |
| ·主桁位移及应力分析 | 第55-57页 |
| ·纵梁、横梁应力分析 | 第57-58页 |
| ·混凝土板应力分析 | 第58-59页 |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 第五章 混凝土徐变对天兴洲桥受力状态的影响研究 | 第61-69页 |
| ·引言 | 第61页 |
| ·混凝土徐变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 第61-62页 |
| ·混凝土徐变的特性 | 第61页 |
|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因素 | 第61-62页 |
| ·混凝土徐变分析方法 | 第62-65页 |
| ·Dishinger 法、扩展 Dishinger 法及有效模量法 | 第62-63页 |
| ·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 | 第63页 |
| ·中值系数法 | 第63-64页 |
| ·分时步徐变叠加法 | 第64页 |
| ·增量形式递推法 | 第64-65页 |
| ·徐变系数及相应弹性模量值的确定 | 第65-66页 |
| ·徐变系数的确定 | 第65页 |
| ·弹性模量的计算 | 第65-66页 |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69页 |
| ·展望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情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