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前言 | 第7-8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7页 |
| ·片状铝粉颜料的特性和应用 | 第8-13页 |
| ·片状铝粉的特性 | 第8-11页 |
| ·片状铝粉的应用 | 第11-13页 |
| ·片状铝粉颜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 ·国外铝粉颜料的开发现状 | 第13-15页 |
| ·国内铝粉颜料的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 ·铝粉颜料的发展趋势 | 第16页 |
| ·超细粉体表面改性技术 | 第16-25页 |
| ·超细粉体表面改性方法 | 第17-22页 |
| ·超细粉体表面改性技术的应用 | 第22-25页 |
| ·超细粉体表面改性的表征方法 | 第25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5-27页 |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分析手段 | 第27-31页 |
| ·实验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7-28页 |
| ·实验方法 | 第28页 |
| ·片状铝粉表面包覆SiO_2的实验方法 | 第28页 |
| ·片状铝粉表面包覆Fe_2O_3的制备方法 | 第28页 |
| ·表面改性后片状铝粉的表征 | 第28-31页 |
| ·析氢分析 | 第28-29页 |
| ·色差分析 | 第29-31页 |
| 第三章 片状铝粉表面包覆SiO_2的研究 | 第31-45页 |
| ·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缩聚机理 | 第31-33页 |
| ·实验结果及影响因素讨论 | 第33-42页 |
| ·加料方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反应时间的影响 | 第34-36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 ·正硅酸乙酯加入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 ·水硅比R(n(H_2O)/n(TEOS))值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催化剂的影响 | 第39-42页 |
| ·实验结果的表征分析 | 第42-44页 |
| ·扫描电镜(SEM)分析 | 第42-43页 |
| ·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片状铝粉表面包覆Fe_2O_3的研究 | 第45-56页 |
| ·Fe~(3+)水解包覆机理 | 第45-46页 |
| ·实验结果及影响因素讨论 | 第46-54页 |
| ·FeCl_3加入量的影响 | 第46-49页 |
| ·pH值的影响 | 第49-51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1-54页 |
| ·实验结果的表征分析 | 第54-55页 |
| ·扫描电镜(SEM)结合X射线能谱仪(EDS)分析 | 第54页 |
| ·红外光谱(IR)分析 | 第54-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