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芝麻概述 | 第12-14页 |
| ·芝麻的历史 | 第12页 |
| ·芝麻的成分 | 第12页 |
| ·芝麻的用途 | 第12-13页 |
| ·芝麻饼粕概述 | 第13-14页 |
| ·芝麻木脂素概述 | 第14-19页 |
| ·芝麻木脂素分布 | 第14-15页 |
| ·芝麻木脂素结构 | 第15-16页 |
| ·芝麻素性质 | 第16页 |
| ·芝麻木脂素生理功能 | 第16-19页 |
| ·芝麻木脂素应用 | 第19页 |
| ·木脂素的生物转化 | 第19-20页 |
| ·芝麻蛋白 | 第20页 |
| ·立题背景及意义 | 第20-2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页 |
| ·立题意义 | 第20-21页 |
| ·课题研究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菌种选育 | 第22-27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2-25页 |
|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 ·试验方法 | 第23-2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5-26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26页 |
| ·蛋白酶高产株的选育 | 第26页 |
| ·小结 | 第26-27页 |
| 第三章 发酵菌种的筛选及最适酶活条件的探索 | 第27-36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27-31页 |
| ·试验材料 | 第27-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5页 |
| ·菌种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培养时间对酶活的影响 | 第32页 |
| ·培养基中含水量对酶活的影响 | 第32-33页 |
| ·温度对酶活的影响 | 第33页 |
| ·起适pH对酶活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浸提液中Nacl浓度对酶活的影响 | 第34页 |
| ·发酵供氧条件对酶活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小结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芝麻饼粕发酵与提取工艺优化 | 第36-44页 |
| ·前言 | 第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 ·试验材料 | 第36-37页 |
| ·试验仪器 | 第37页 |
| ·试验方法 | 第37-3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9-43页 |
| ·发酵提取物与未发酵提取物DPPH·清除率的比较 | 第39页 |
| ·接种量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发酵时间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40页 |
| ·甲醇浓度对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交试验分析 | 第41-42页 |
| ·确证试验分析 | 第42页 |
| ·抗氧化物质的稳定性 | 第42-43页 |
| ·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芝麻饼粕发酵提取物和未发酵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 第44-53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试验材料 | 第44-45页 |
| ·试验材料 | 第44-45页 |
| ·试验仪器 | 第45页 |
| ·试验方法 | 第45-49页 |
| ·芝麻饼粕发酵提取物和未发酵提取物的制备 | 第45-46页 |
| ·芝麻饼粕发酵提取物清除DPPH·活性的测定 | 第46页 |
| ·提取物清除O-2~-活性的测定 | 第46-47页 |
| ·提取物清除·OH活性的测定 | 第47页 |
| ·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47-48页 |
| ·提取物总的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48页 |
| ·对小鼠肝脏自发性脂质过氧化的抑制作用 | 第48-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 ·提取物清除DPPH·的活性 | 第49-50页 |
| ·提取物清除O_2~-活性 | 第50页 |
|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 第50-51页 |
| ·提取物还原能力的测定 | 第51页 |
| ·提取物总的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51-52页 |
| ·对小鼠肝脏自发性脂质过氧化的抑制 | 第52页 |
| ·小结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芝麻饼粕发酵提取物的分离与分析 | 第53-63页 |
| ·前言 | 第5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3-56页 |
| ·试验材料 | 第53页 |
| ·试验仪器 | 第53-54页 |
| ·色谱条件 | 第54页 |
| ·试验方法 | 第54-56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1页 |
| ·蛋白质含量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6-57页 |
| ·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未发酵提取物与酱油曲霉Z发酵提取物的分析 | 第57-58页 |
| ·薄层层析法对酱油曲霉Z发酵提取物分析 | 第58-59页 |
|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59-60页 |
| ·HPLC法分析未发酵提取物与酱油曲霉Z发酵提取物 | 第60-61页 |
| ·发酵产物抗氧化活性提高的机制分析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3-64页 |
| ·主要结论 | 第63页 |
| ·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