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居民下迁后牯岭街地区更新改造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课题综述 | 第8-12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8-10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2-13页 |
·题研究的相关概念 | 第13-15页 |
本章注释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案例研究 | 第16-38页 |
·城市更新理论 | 第16-17页 |
·国外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 第17-24页 |
·国外城市更新概况 | 第20-23页 |
·国外城市更新理论的启示 | 第23-24页 |
·中国旧城更新的理论探索 | 第24-31页 |
·中国旧城更新概况 | 第24-26页 |
·更新改造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 第26-28页 |
·旧城更新的类型模式 | 第28-29页 |
·旧城“有机更新”理论 | 第29页 |
·“旧城整治”理论 | 第29-31页 |
·相关案例分析 | 第31-36页 |
·上海“新天地”广场改造 | 第31-33页 |
·北京菊儿胡同改造 | 第33-34页 |
·总结评价 | 第34-36页 |
本章注释 | 第36-38页 |
第3章 庐山概况及近代牯岭形成概述 | 第38-48页 |
·庐山近代牯岭镇形成的历史 | 第38-47页 |
·庐山概况 | 第38-40页 |
·庐山近代牯岭开发建设史 | 第40-43页 |
·庐山牯岭街的历史沿革 | 第43-47页 |
本章注释 | 第47-48页 |
第4章 庐山牯岭街现状调查研究 | 第48-67页 |
·研究背景 | 第48-50页 |
·研究范围 | 第48-50页 |
·基础研究 | 第50-65页 |
·实地调研分析 | 第50-54页 |
·庐山牯岭街现状概况 | 第5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本章注释 | 第66-67页 |
第5章 庐山牯岭街更新改造实践 | 第67-104页 |
·牯岭街更新改造定位 | 第67-68页 |
·牯岭街的功能定位 | 第67-68页 |
·牯岭街的风貌定位 | 第68页 |
·牯岭街更新改造的模式确立 | 第68-71页 |
·开发商主导下大规模改造模式的弊病 | 第68-70页 |
·牯岭街小规模更新改造模式的确立 | 第70-71页 |
·庐山牯岭街更新改造的原则 | 第71-73页 |
·总体原则 | 第71页 |
·具体原则 | 第71-73页 |
·牯岭街更新改造规划设计 | 第73-102页 |
·总体布局及节点设计 | 第73-90页 |
·牯岭街立面设计 | 第90-95页 |
·牯岭街道路交通系统改造 | 第95-97页 |
·牯岭街绿化及景观系统设计 | 第97-102页 |
·小结 | 第102-103页 |
本章注释 | 第103-104页 |
结语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参考文献 | 第106-109页 |
图表索引 | 第109-11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