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2 对国外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分析 | 第16-32页 |
| ·传统的科技与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 第16-17页 |
| ·基于宏观决策的创新评价指标体系 | 第17-30页 |
| ·波特和斯特恩的国家创新能力指数(NICI) | 第18-22页 |
| ·欧盟创新记分牌(EIS) | 第22-25页 |
| ·OECD的科学、技术和产业计分表 | 第25-27页 |
| ·亚太经合组织(APEC)的知识经济状态指数(KSI) | 第27-29页 |
| ·英国国家竞争力指数 | 第29-30页 |
| ·结论 | 第30-32页 |
| 3 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42页 |
| ·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2-34页 |
| ·系统性原则 | 第32页 |
| ·科学性原则 | 第32-33页 |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33页 |
| ·可比性原则 | 第33页 |
| ·有效性原则 | 第33-34页 |
| ·动态性原则 | 第34页 |
| ·创新型国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38页 |
| ·创新绩效 | 第35-36页 |
| ·制度支撑 | 第36-38页 |
| ·创新环境 | 第38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测试和确定 | 第38-42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分析 | 第39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鉴别力分析 | 第39-42页 |
| 4 国家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 第42-54页 |
| ·样本国家的选择和数据处理 | 第42-43页 |
| ·样本国家的选择 | 第42页 |
| ·指标数据的采集 | 第42-43页 |
| ·数据的处理 | 第43页 |
| ·评价方法的选择——主成分分析法 | 第43-44页 |
| ·创新型国家的评价过程与模型构建 | 第44-48页 |
| ·共同度分析 | 第44-45页 |
| ·方差分析 | 第45页 |
| ·载荷分析与主成分命名 | 第45-47页 |
| ·创新型国家评价模型的构造 | 第47-48页 |
| ·创新型国家的实证分析 | 第48-54页 |
| ·创新绩效得分的比较 | 第48-49页 |
| ·制度支撑得分的比较 | 第49-51页 |
| ·创新环境得分的比较 | 第51-52页 |
| ·创新综合得分的比较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 附录A 论文所使用的评价指标的解释 | 第57-58页 |
| 附录B 论文所使用的数据 | 第58-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