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货车转向架下交叉支撑装置制造工艺与疲劳寿命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0页 |
·课题背景 | 第8-11页 |
·提速货车转向架方式简介 | 第8-9页 |
·交叉支撑转向架原理 | 第9-10页 |
·交叉支撑装置受力情况 | 第10-11页 |
·交叉支撑装置组装效果对转向架的影响 | 第11页 |
·下交叉支撑转向架结构与交叉杆制造工艺介绍 | 第11-17页 |
·转向架主要性能与参数 | 第12-13页 |
·转向架主要结构简介 | 第13-14页 |
·交叉杆主要制造工艺简介 | 第14-17页 |
·交叉杆疲劳强度低产生的实际危害 | 第17-18页 |
·本文的基本内容 | 第18-19页 |
·在交叉杆制造工艺方面 | 第18页 |
·交叉支撑组装工艺方面 | 第18-19页 |
·本课题的可行性及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交叉杆疲劳裂纹断裂机理分析 | 第20-28页 |
·疲劳断裂的机理分析 | 第20-23页 |
·疲劳破坏的特点 | 第20-22页 |
·影响焊接接头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 第22-23页 |
·扣板疲劳断裂失效分析 | 第23-26页 |
·交叉杆扣板疲劳破坏概况 | 第24页 |
·钢管疲劳断裂分析 | 第24-25页 |
·扣板U形焊缝开裂分析 | 第25-26页 |
·扣板疲劳断裂失效小结 | 第26页 |
·端头焊接接头疲劳失效分析 | 第26-27页 |
·端头焊接接头概述 | 第26页 |
·环形焊缝疲劳断裂分析 | 第26-27页 |
·端头焊接接头疲劳试验主要结论 | 第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交叉杆疲劳试验加载条件研究 | 第28-42页 |
·交叉杆动应力测试与载荷谱 | 第28-33页 |
·测点布置方案及动应力数据采集系统结构介绍 | 第28-30页 |
·转K2交叉杆结构载荷计算与分析 | 第30-31页 |
·转K2交叉杆结构抗菱剪切力(水平力)分析 | 第31-32页 |
·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 第32-33页 |
·交叉杆室内静载标定与动载标定 | 第33-34页 |
·交叉杆疲劳薄弱部位应力成分识别 | 第34-37页 |
·转K2交叉杆疲劳试验加载条件研究 | 第37-40页 |
·确定三种疲劳加载条件 | 第37-38页 |
·线路运行中交叉杆两种载荷的损伤分析 | 第38-40页 |
·室内疲劳试验加载条件确定 | 第40页 |
·本次装车试验暴露的其它问题 | 第40-41页 |
·本章小节 | 第41-42页 |
第四章 交叉杆零部件制造工艺改进 | 第42-49页 |
·产品现状调研 | 第42页 |
·扣板焊缝细化晶粒工艺试验 | 第42-44页 |
·细化晶粒工艺试验结果 | 第42-44页 |
·改进后的焊接工艺 | 第44页 |
·交叉杆杆身及扣板压型工艺改进 | 第44-47页 |
·杆身与扣板压型尺寸实测 | 第44-45页 |
·方案确定 | 第45页 |
·方案实施 | 第45-47页 |
·端头环焊缝的焊接工艺改进 | 第47-48页 |
·交叉杆制造工艺改进的可靠性验证 | 第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交叉支撑装置组装工艺改进 | 第49-58页 |
·组装形位误差对动力学性能影响的数据分析 | 第49-51页 |
·制定合理的交叉支撑组装工艺 | 第51-52页 |
·制定合理的正位检测手段 | 第52-56页 |
·方案制定及研发、试制 | 第52-53页 |
·转向架正位检测装置的检测原理介绍 | 第53-56页 |
·交叉支撑装置组装工艺改进后的可靠性验证 | 第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工程硕士研究生简历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