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6页 |
| ·球墨铸铁的诞生及发展 | 第11-17页 |
|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3-15页 |
| ·低碳球墨铸铁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 ·球墨铸铁的理论及生产 | 第17-29页 |
| ·球铁的凝固 | 第17-19页 |
| ·晶核形成 | 第19-21页 |
| ·生长 | 第21-23页 |
| ·球铁的生产 | 第23-26页 |
| ·热力学分析技术在球铁中的应用 | 第26-29页 |
| ·铸态球墨铸铁 | 第29-33页 |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33-36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36-42页 |
| ·实验材料及变质剂的选择 | 第36-39页 |
| ·基本化学成分的确定 | 第36-38页 |
| ·变质剂的选择 | 第38-39页 |
| ·铁液的熔炼及试样制备 | 第39-41页 |
| ·铁液的熔炼 | 第39-40页 |
| ·球化及孕育处理 | 第40页 |
| ·试样制备 | 第40-41页 |
| ·分析及测试方法 | 第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三章 增碳处理对球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42-52页 |
| ·前言 | 第42页 |
| ·增碳剂的选择 | 第42-44页 |
| ·增碳剂的分类 | 第42-44页 |
| ·增碳剂的物理形态及其在冶金方面的影响 | 第44页 |
| ·增碳处理工艺的确定 | 第44-47页 |
| ·合理选用增碳剂 | 第45页 |
| ·增碳剂粒度对增碳时间及增碳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 ·增碳率的确定 | 第46页 |
| ·增碳剂的加入方法 | 第46-47页 |
| ·增碳处理对球墨铸铁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增碳处理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8-51页 |
| ·增碳工艺对铸铁强度和白口倾向的影响 | 第48-50页 |
| ·增碳工艺对铸铁硬度和断面敏感性的影响 | 第50页 |
| ·增碳处理对球墨铸铁冲击韧性和延伸率的影响 | 第50-51页 |
| ·结论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K/Na-RE复合变质对球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52-62页 |
| ·前言 | 第52页 |
| ·复合变质处理对球墨铸铁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52-58页 |
| ·K/Na对球墨铸铁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53-57页 |
| ·稀土对球墨铸铁微观组织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复合变质处理对球墨铸铁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8-60页 |
| ·对铸铁强度和白口倾向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复合变质处理对铸铁硬度和断面敏感性的影响 | 第59页 |
| ·复合变质处理对球墨铸铁冲击韧性和延伸率的影响 | 第59-60页 |
| ·结论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一种新型实用低碳球铁的研究 | 第62-69页 |
| ·引言 | 第62页 |
| ·微观组织分析 | 第62-65页 |
| ·力学性能分析 | 第65-68页 |
| ·对铸铁强度和白口倾向的影响 | 第65-66页 |
| ·对铸铁硬度和断面敏感性的影响 | 第66-68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附录 | 第75-76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