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部分 | 第1-12页 |
| 第一部分中文摘要 | 第3-4页 |
| 第一部分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第二部分中文摘要 | 第5-6页 |
| 第二部分英文摘要 | 第6-12页 |
| 第一部分 咪唑啉类嵌段表面活性剂对有机-无机杂化体的作用 | 第12-63页 |
| 0 前言 | 第12-14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 ·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的合成方法 | 第14-21页 |
| ·插层复合技术 | 第14页 |
| ·溶胶-凝胶法 | 第14-15页 |
| ·无机粒子的表面改性 | 第15-16页 |
| ·自组装合成 | 第16-20页 |
| ·水(溶剂)热法 | 第20-21页 |
| ·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的作用 | 第21-26页 |
| ·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上的吸附方式 | 第22-23页 |
| ·影响表面活性剂在固体表面上吸附的因素 | 第23-26页 |
| ·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及性能 | 第26-29页 |
| ·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的性能 | 第26页 |
| ·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进展 | 第26-29页 |
| 2 月桂酸硫脲唑啉琳季铵盐制备及其表征 | 第29-32页 |
| 前言 | 第29页 |
| ·实验部分 | 第29-31页 |
| ·试剂 | 第29页 |
| ·月桂酸硫脲咪唑啉表面活性剂的制备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3 溶剂热法制备Bi_2S_3 | 第32-42页 |
| 前言 | 第32页 |
| ·实验部分 | 第32-33页 |
| ·试剂 | 第32-33页 |
| ·仪器 | 第33页 |
| ·“西兰花状”Bi_2S_3的制备 | 第33页 |
| “玫瑰花状”Bi_2S_3的制备 | 第33页 |
| ·结构表征 | 第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41页 |
| ·对“西兰花状”Bi_2S_3的讨论 | 第33-37页 |
| ·对“玫瑰花状”Bi_2S_3的讨论 | 第37-38页 |
| ·不同形貌Bi_2S_3的产生机理分析 | 第38-40页 |
| ·不同溶剂对Bi_2S_3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4 溶剂热法制备MnS空心球 | 第42-51页 |
| 前言 | 第42页 |
|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42-43页 |
| ·MnS空心球的制备 | 第43页 |
| ·结构表征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0页 |
| ·表面活性剂用量对MnS空心球形貌的影响 | 第43-46页 |
| ·不同填充度及温度对MnS形貌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不同溶剂体系对MnS形貌的影响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5 水(溶剂)热法不同条件制备CuS | 第51-56页 |
| 前言 | 第51页 |
| ·实验部分 | 第51-52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51-52页 |
| ·CuS纳米微粒的制备 | 第52页 |
| ·结构表征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 ·不同原料对CuS形貌的影响 | 第52-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3页 |
| 第二部分 阴离子聚氨酯的研制与改性 | 第63-80页 |
| 0 前言 | 第63-64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64-69页 |
| ·水性聚氨酯乳液的合成 | 第64-65页 |
| ·合成方法 | 第64页 |
| ·合成主要研究内容 | 第64-65页 |
|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 | 第65-67页 |
| ·实施交联 | 第65页 |
| ·环氧树脂复合改性 | 第65-66页 |
| ·聚硅氧烷复合改性 | 第66页 |
| ·丙烯酸酯复合改性聚氨酯乳液 | 第66-67页 |
| ·水性聚氨酯的应用及展望 | 第67-69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69-70页 |
| ·实验仪器及药品 | 第69页 |
| ·实验仪器 | 第69页 |
| ·实验药品 | 第69页 |
| ·实验步骤 | 第69-70页 |
| ·阴离子聚氨酯乳液的制备 | 第69页 |
| ·阴离子聚氨酯乳液的改性 | 第69-70页 |
| ·利用丙烯酸酯进行改性 | 第69页 |
| ·利用封端剂进行改性 | 第69-70页 |
| ·先封端后再利用丙烯酸酯进行改性 | 第70页 |
| ·性能测试 | 第70页 |
| ·硬度测试 | 第70页 |
| ·粘度测试 | 第70页 |
| ·耐水性测试 | 第70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70-78页 |
| ·不同加料方式对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70-71页 |
| ·不同溶剂量对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71-72页 |
| ·HEMA的不同含量对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72页 |
| ·TMP的不同含量对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72-73页 |
| ·聚醚330的不同含量对聚氨酯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73页 |
| ·通过用无水乙醇封端的方法对聚氨酯进行改性 | 第73-74页 |
| ·通过用丙二酸二乙酯封端的方法对聚氨酯进行改性 | 第74页 |
| ·通过用丁酮肟封端的方法对聚氨酯进行改性 | 第74-75页 |
| ·不同溶剂配比对改性后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 第75页 |
| ·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对聚氨酯进行改性 | 第75-76页 |
| ·不同配方先封端再用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改性 | 第76-77页 |
| ·加入外乳化剂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 | 第77-78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1-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