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导论 | 第11-30页 |
一、问题提出 | 第11-15页 |
(一) 选题缘由 | 第11-12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5-20页 |
(一) 研究对象的确立 | 第15-17页 |
(二) 方法论原则 | 第17-19页 |
(三) 方法论前提 | 第19-20页 |
三、核心概念 | 第20-27页 |
(一) 教育基本理论 | 第20-24页 |
(二) 知识论立场 | 第24-26页 |
(三) 反思 | 第26-27页 |
四、研究思路与核心观点 | 第27-30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27-28页 |
(二) 核心观点 | 第28-30页 |
第一章 面对教育实践的教育基本理论 | 第30-67页 |
一、面向教育实践,教育基本理论的成就 | 第30-44页 |
(一) “批评现实—改革”的教育基本理论 | 第31-33页 |
(二) “应答挑战—改革”的教育基本理论 | 第33-38页 |
(三) 现代性及其超越的教育基本理论 | 第38-44页 |
二、面向教育实践,教育基本理论的普遍理性诉求及其批判 | 第44-55页 |
(一) “批评现实—改革”的普适理想主义立场 | 第45-48页 |
(二) “挑战—改革”的理论理性主义立场 | 第48-52页 |
(三) 现代性及其超越的工具普适主义立场 | 第52-55页 |
三、恰当的知识论立场:走向情境理性 | 第55-67页 |
(一) 同情的理解 | 第55-59页 |
(二) 以实践理性改革教育实践 | 第59-63页 |
(三) 挖掘理论前提,明确问题针对性 | 第63-67页 |
第二章 表征教育世界的教育基本理论 | 第67-104页 |
一、表征教育世界的教育基本理论的成就 | 第67-83页 |
(一) 自然实在论的理论表征 | 第68-71页 |
(二) 人文价值论的理论表征 | 第71-79页 |
(三) 社会实在论的理论表征 | 第79-83页 |
二、外在旁观者视角的理论表征方式及其批判 | 第83-97页 |
(一) 外在于自然实在的表现及其批判 | 第83-87页 |
(二) 外在于人文价值的表现及其批判 | 第87-92页 |
(三) 外在于社会实在的表现及其批判 | 第92-97页 |
三、恰当的知识论立场:内在置身者的视角 | 第97-104页 |
(一) 正确认识教育世界观 | 第98页 |
(二) 转变提出问题的格式 | 第98-99页 |
(三) 致力于生活的视角 | 第99-104页 |
第三章 方法论维度上的教育基本理论 | 第104-133页 |
一、方法论维度上教育基本理论的成就 | 第105-118页 |
(一) 80年代:教育学学术研究的恢复重建 | 第105-107页 |
(二) 90年代: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 | 第107-112页 |
(三) 世纪转折前后:多元化的方法论探索 | 第112-118页 |
二、唯方法论主义反思的体现及其批判 | 第118-126页 |
(一) 思维展开的演绎性 | 第118-121页 |
(二) 思维展开的虚无性 | 第121-124页 |
(三) 方法论研究的普遍性 | 第124-126页 |
三、恰当的知识论立场:问题与方法论的统一 | 第126-133页 |
(一) 方法论反思的本体论立场 | 第128-129页 |
(二) 问题具有方法论反思的逻辑先在性 | 第129-130页 |
(三) 在问题的解决中检验方法论的有限性和有效性 | 第130-133页 |
结束语:恰当的知识论立场及其达成 | 第133-144页 |
一、恰当知识论立场的基本标准 | 第133-135页 |
(一) 问题针对性 | 第133-134页 |
(二) 后果意识 | 第134-135页 |
二、可能的制度建设 | 第135-144页 |
(一) 规划的知识生产机制批判 | 第136-139页 |
(二) 转向由消费者决定的知识生产格局 | 第139-14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44-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