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连珠体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第一节 研究的对象与范畴 | 第7-9页 |
第二节 研究的缘起与方法 | 第9-12页 |
第二章 连珠之起源及其流燮 | 第12-41页 |
第一节 连珠之起源 | 第12-20页 |
一、始於邓析 | 第12页 |
二、始於韩非 | 第12-15页 |
三、始於其他诸子 | 第15-17页 |
四、始於扬雄 | 第17-18页 |
五、始於班、贾、傅 | 第18-20页 |
第二节 连珠之流燮 | 第20-41页 |
一、发展——两汉、曹魏 | 第20-24页 |
二、兴盛——六朝 | 第24-33页 |
三、式微——唐宋 | 第33-36页 |
四、復兴——明清 | 第36-40页 |
五、馀响——近现代 | 第40-41页 |
第三章 六朝连珠 | 第41-57页 |
第一节 六朝连珠之主题及题材 | 第41-46页 |
一、针砭时弊 | 第41-42页 |
二、临终绝笔 | 第42-43页 |
三、思乡情切 | 第43-44页 |
四、绮丽艳情 | 第44-45页 |
五、阐发孝道 | 第45-46页 |
第二节 六朝连珠之形式技巧 | 第46-57页 |
一、铸句遣字 | 第46-49页 |
二、用典敷藻 | 第49-54页 |
三、推理议论 | 第54-57页 |
第四章 连珠体与赋及骈文之关系 | 第57-64页 |
第一节 连珠与赋及隐语 | 第57-60页 |
第二节 连珠与骈文 | 第60-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附录 | 第65-69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