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7-43页 |
·植物盐害的机理 | 第17-23页 |
·离子毒害 | 第17页 |
·营养胁迫 | 第17-18页 |
·渗透胁迫 | 第18页 |
·膜伤害 | 第18-20页 |
·代谢紊乱 | 第20-22页 |
·影响基因表达 | 第22页 |
·有待明确的几个问题 | 第22-23页 |
·大麦耐盐机理与化控增强耐盐性的措施 | 第23-29页 |
·大麦耐盐机理 | 第23-27页 |
·提高大麦耐盐能力的化控措施 | 第27-29页 |
·作物耐盐品种筛选指标及其评价 | 第29-33页 |
·农艺指标 | 第29-31页 |
·生理指标 | 第31-33页 |
·盐和镉的互作 | 第33页 |
·大麦耐盐基因工程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3页 |
第二章 大麦若干生理生化特性对盐胁迫反应的基因型差异 | 第43-60页 |
·前言 | 第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5页 |
·材料与处理 | 第43-44页 |
·测定与分析 | 第44-45页 |
·统计分析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4页 |
·对地上部鲜重的影响 | 第45页 |
·丙二醛(MDA)含量 | 第45-48页 |
·游离脯氨酸 | 第48页 |
·细胞膜稳定指数(CMSI) | 第48-51页 |
·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 | 第51-52页 |
·K~+和Na~+浓度及Na+/K~+ | 第52-53页 |
·生物量与生理指标的相关性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第三章 盐胁迫下大麦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表达的基因型差异 | 第60-72页 |
·前言 | 第6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0-62页 |
·材料与处理 | 第61页 |
·酶活性测定 | 第61页 |
·同工酶分析 | 第61-62页 |
·统计分析 | 第6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2-67页 |
·POD | 第62-65页 |
·SOD | 第65-67页 |
·讨论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第四章 大麦钠、镉和矿质元素积累对镉钠复合胁迫反应的基因型差异 | 第72-88页 |
·前言 | 第72-7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73-74页 |
·材料和处理 | 第73页 |
·测定 | 第73-74页 |
·统计分析 | 第7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4-83页 |
·叶绿素含量、株高和生物量 | 第74-76页 |
·大量元素含量与积累量 | 第76-79页 |
·微量元素含量和积累量 | 第79-81页 |
·Cd和Na含量及积累量 | 第81-83页 |
·讨论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8页 |
第五章 大麦SSR连锁图谱的构建和若干耐盐性状的QTL定位 | 第88-102页 |
·前言 | 第8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8-89页 |
·DH群体 | 第88-89页 |
·试验处理与分析测定方法 | 第89页 |
·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 第89页 |
·遗传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 | 第8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9-98页 |
·不同环境下若干农艺性状的分布频率 | 第89-91页 |
·不同环境下若干生理性状的分布频率 | 第91-92页 |
·SSR遗传连锁图谱 | 第92-94页 |
·部分耐盐相关农艺性状的QTL定位 | 第94-96页 |
·部分耐盐相关生理性状的QTL定位 | 第96-98页 |
·讨论 | 第98-101页 |
·超亲现象 | 第98页 |
·相关性状的一因多效或基因连锁 | 第98页 |
·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些QTLs | 第98-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2页 |
缩略词 | 第102-103页 |
部分电泳结果图片 | 第103-11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