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结构理论、计算论文--结构试验与检验论文

EMI结构健康监测技术与定量化分析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目录第9-14页
符号第14-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3页
   ·引言第18-19页
   ·传统的结构损伤检测技术简介第19-21页
   ·结构损伤的智能诊断第21-23页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第23-24页
   ·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24-30页
     ·EMI技术损伤检测的模型研究第24-27页
     ·基于 EMI技术的结构高频分析第27-28页
     ·层合结构弱界面及其 EMI定量化分析第28-30页
   ·本文的工作及采用的主要方法第30-33页
第二章 有损伤杆结构EMI的精确定量分析第33-64页
   ·引言第33-34页
   ·经典杆理论第34-46页
     ·压电片-粘结层-主体杆耦合结构系统第34-37页
     ·传递矩阵法第37-39页
     ·算例分析和结果讨论第39-46页
   ·Mindlin-Herrmann高阶杆理论第46-63页
     ·基本方程第46-49页
     ·回传矩阵法第49-54页
     ·压电阻抗分析第54-55页
     ·数值计算和结果讨论第55-63页
   ·小结第63-64页
第三章 有损伤梁结构 EMI的精确定量分析第64-97页
   ·引言第64页
   ·Euler-Bernoulli梁理论第64-85页
     ·压电片-粘结层-主体梁耦合结构系统第64-68页
     ·回传矩阵法第68-73页
     ·数值计算和结果讨论第73-85页
   ·Timoshenko梁理论第85-95页
     ·基本方程第85-87页
     ·回传矩阵法第87-88页
     ·数值计算和结果讨论第88-95页
   ·小结第95-97页
第四章 基于 EMI技术的结构损伤检测实验研究第97-124页
   ·引言第97-98页
   ·实验装置与试件第98-100页
   ·压电片的测试第100-103页
   ·外部条件对于压电阻抗信号的影响第103-108页
   ·结构的损伤识别第108-117页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的对比研究第117-122页
   ·小结第122-124页
第五章 含裂缝连续梁的EMI精确定量分析第124-139页
   ·引言第124-125页
   ·含裂缝连续梁的振动分析第125-127页
   ·数值计算和结果讨论第127-138页
   ·小结第138-139页
第六章 有损伤框架结构EMI的精确定量分析第139-155页
   ·引言第139-140页
   ·结构元件的振动方程第140-144页
   ·桁架结构的振动方程第144-145页
   ·数值计算和结果讨论第145-154页
   ·小结第154-155页
第七章 层合结构中弱界面的影响分析第155-200页
   ·引言第155-157页
   ·基于Kelvin-Voigt界面模型的平面问题精确解第157-166页
     ·层合梁第157-163页
     ·层合板的柱形弯曲第163-166页
   ·无限长层合板的柱形弯曲第166-179页
     ·状态空间法第166-168页
     ·基于幂级数展开技术的粘弹性分析第168-170页
     ·数值计算和结果讨论第170-179页
   ·矩形层合板的三维问题第179-186页
     ·状态空间法与求解过程第179-181页
     ·数值计算与结果讨论第181-186页
   ·斜交铺设层合圆柱壳的柱形弯曲问题第186-198页
     ·状态空间法与求解过程第186-190页
     ·数值计算与结果讨论第190-198页
   ·小结第198-200页
第八章 层合结构弱界面的智能诊断第200-240页
   ·引言第200-201页
   ·智能层合梁的粘弹性分析第201-216页
     ·状态空间法第201-205页
     ·基于幂级数展开技术的粘弹性界面分析第205-207页
     ·数值计算和结果讨论第207-216页
   ·具有粘弹性界面的智能功能梯度梁第216-230页
     ·状态空间法第216-219页
     ·时间域精确求解方法第219-220页
     ·数值计算和结果讨论第220-230页
   ·具有弱界面的层合结构EMI精确定量分析第230-239页
     ·状态空间法与EMI组合方法第230-234页
     ·数值计算与结果讨论第234-239页
   ·小结第239-240页
第九章 BP神经网络在EMI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研究第240-265页
   ·引言第240-241页
   ·BP神经网络原理简介第241-242页
   ·由统计方法得到的输入参数与BP神经网络设计第242-243页
   ·利用 BP神经网络进行结构损伤检测第243-249页
   ·主成分分析方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第249-264页
     ·原理简介第249-251页
     ·数值仿真第251-259页
     ·实验数据的主成分分析第259-264页
   ·小结第264-265页
第十章 结论与展望第265-270页
   ·全文总结第265-267页
   ·本文主要创新点第267-268页
   ·工作展望第268-270页
参考文献第270-287页
附录: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论文清单第287-289页
致谢第289-290页

论文共2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环境规制对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下一篇:中小学现代学校制度的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