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

林木根系与均质土间相互物理作用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引言第12-14页
1 国内外林木根系固土力学机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第14-25页
   ·根系的研究历史第14-15页
   ·根系固土研究第15-23页
     ·研究概述第15-18页
     ·根系抗拉研究第18-22页
       ·单根抗拉第18-21页
       ·群根抗拉及其固土能力第21-22页
     ·根系锚固作用研究第22页
     ·根系-土壤复合体剪切试验研究第22-23页
   ·林木根系固土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第23-25页
2 研究区域自然概况和试验流域基本情况第25-35页
   ·研究区域自然环境概况第25-28页
     ·地理位置第25页
     ·地形地貌第25-26页
     ·气象水文第26页
     ·植被状况第26-27页
     ·土壤侵蚀特征第27-28页
   ·试验研究流域基本情况第28-35页
     ·土壤状况第30-31页
       ·罗玉沟土壤第30-31页
       ·吕二沟土壤第31页
     ·气象与水文第31-33页
     ·植被第33页
     ·土壤侵蚀第33-35页
3 研究的内容、技术路线与方法第35-45页
   ·研究目标第35页
   ·研究内容第35页
   ·总体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35-36页
   ·研究方法第36-45页
     ·树木根系形态分布的研究方法第36-38页
       ·根系形态调查方法第36页
       ·样地的选择第36-38页
     ·树木根系拉伸试验研究方法第38-39页
       ·试验仪器第38页
       ·试验材料第38-39页
       ·试验方法第39页
     ·根系与土的接触面特性直剪摩擦试验方法第39-40页
       ·试验设备第39页
       ·试验材料第39-40页
       ·试验方法第40页
     ·加根黄土的抗剪切试验方法第40-45页
       ·试验仪器第40-41页
       ·试验土样第41页
       ·试样制备第41-42页
       ·试验方法第42页
       ·试验设计第42-45页
4 林木根系固土的理论基础第45-60页
   ·加筋理论第46-51页
     ·根土复合体的强度特性及破坏模式第46-47页
     ·加根效果的分析模式第47页
     ·似(准)粘聚力理论第47-50页
     ·摩擦加筋理论第50-51页
   ·锚固理论第51-52页
   ·根系固土研究模型第52-58页
     ·须根理论模型(W氏模型)第52-55页
     ·垂直根系木本植物根-土相互作用力学模型第55-56页
     ·水平根系根-土相互作用力学模型第56-58页
   ·小结第58-60页
5 树木根系形态分布研究第60-76页
   ·树木根系的各种形态第60页
   ·树木的根型第60-61页
   ·油松、刺槐根系形态特征第61-66页
     ·油松、刺槐各种形态根系的数量特征第61-63页
     ·油松、刺槐水平根和垂直根基部直径与胸径关系第63-64页
     ·刺槐、油松水平根和主根不同长度部位直径变化规律第64-65页
     ·刺槐、油松根型第65-66页
     ·刺槐、油松单株根系生物量及相对生长模型第66页
   ·油松、刺槐根系形态模型第66-74页
     ·模型描述第66-67页
     ·方法评价第67-68页
     ·模型拟合第68-74页
       ·油松根系形态分布模型拟合第68-71页
       ·刺槐根系形态分布模型的建立第71-74页
   ·小结第74-76页
6 林木根系应力应变关系研究第76-85页
   ·根系受拉应力与应变关系分析第76-78页
   ·林木根系本构模型第78-83页
     ·双曲线模型第78-79页
     ·二阶抛物线模型第79-81页
     ·三阶抛物线模型第81-83页
   ·影响根系抗拉特性的主要因素第83-84页
     ·根系外在形态特性第83页
     ·根径第83页
     ·根长第83-84页
   ·小结第84-85页
7 根系与土的接触面特性研究第85-94页
   ·垂直压力对根土接触面摩阻特性的影响第86页
   ·土的密度对根土接触面摩阻特性的影响第86-87页
   ·土壤含水量对根土接触面摩阻特性的影响第87-88页
   ·树种对根土接触面摩阻特性的影响第88-89页
   ·根土接触面应力应变关系第89-93页
     ·接触面单元设置第89-90页
     ·根土接触面应力应变第90-93页
   ·小结第93-94页
8 根土复合体强度特性分析第94-110页
   ·加根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影响第94-96页
   ·加根对应力与应变关系的影响第96-99页
   ·根土复合体极限主应力差分析第99-102页
   ·加根效果评价第102-106页
   ·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分析第106-109页
   ·小结第109-110页
9 树木根系与土体相互作用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第110-143页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路和解题步骤第111-114页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路第111-112页
     ·有限元方法的解题步骤第112-114页
   ·根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第114-124页
     ·根土复合体的有限元离散化模型第114-115页
     ·根土复合体各类型单元的本构模型第115-124页
       ·土体的本构关系与有限元计算模型第115-119页
       ·根系的本构关系与有限元计算模型第119页
       ·土-根系相互作用面的本构关系及其力学模型第119-121页
       ·三种不同单元的劲度矩阵第121-124页
   ·有限元模拟的几何模型第124-125页
   ·有限元计算的基本参数第125-126页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126-142页
     ·单株树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模拟结果分析第126-134页
       ·边坡应力场分析第126-132页
       ·边坡位移场分析第132-134页
     ·多株树作用下的应力、应变模拟结果分析第134-142页
       ·多株林木边坡有限元几何模型第134-135页
       ·多株树造林边坡应力模拟与分析第135-138页
       ·多株树造林边坡应变模拟与分析第138-142页
   ·小结第142-143页
10 结论与建议第143-147页
   ·结论第143-146页
   ·建议第146-147页
参考文献第147-160页
个人简介第160-161页
导师简介第161-163页
成果目录清单第163-164页
致谢第164页

论文共1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银行业务信息安全策略探究
下一篇:电信客户价值的评价与提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