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4页 |
·ISSR分子标记及其在甘薯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 第13-17页 |
·微卫星DNA标记 | 第13-14页 |
·ISSR分子标记 | 第14-15页 |
·ISSR分子标记的应用 | 第15-17页 |
·检测遗传多样性 | 第15页 |
·品种和种质鉴定 | 第15-16页 |
·物种和种群亲缘关系研究 | 第16-17页 |
·类胡萝卜素及其生物合成的分子生物学 | 第17-22页 |
·类胡萝卜素 | 第17-19页 |
·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上游途径的分子生物学 | 第19-22页 |
·萜类在细胞质中通过MVA途径的生物合成 | 第19-21页 |
·萜类在质体中通过MEP途径的生物合成 | 第21页 |
·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 | 第21-22页 |
·引言 | 第22-24页 |
第二章 甘薯ISSR分子标记方法的建立 | 第24-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26页 |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主要溶液及配方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6页 |
·甘薯块根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25页 |
·DNA的质量检测 | 第25-26页 |
·ISSR分析 | 第26页 |
·ISSR反应体系 | 第26页 |
·反应程序 | 第26页 |
·电泳 | 第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28页 |
·DNA质量 | 第26-27页 |
·DNA扩增的特异性条带分析 | 第27-28页 |
·讨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IPI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 第30-51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30-42页 |
·实验材料 | 第30-31页 |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菌株和表达载体 | 第30页 |
·仪器和设备 | 第30页 |
·试剂盒及购买的试剂 | 第30页 |
·自配的主要标准试剂 | 第30-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42页 |
·甘薯块根总RNA的提取和检测 | 第31-32页 |
·准备工作 | 第31页 |
·RNA的提取 | 第31-32页 |
·RNA的质量检测 | 第32页 |
·从甘薯块根总RNA合成第一链cDNA | 第32-33页 |
·目的基因克隆 | 第33-37页 |
·IbIPI核心片段的获得 | 第33-34页 |
·IbIPI的克隆 | 第34-37页 |
·IbIPI的3’RACE | 第34-35页 |
·IbIPI的5’RACE | 第35-37页 |
·Ibipi全长cDNA的克隆 | 第37页 |
·亚克隆、测序 | 第37-40页 |
·凝胶电泳 | 第37页 |
·凝胶电泳条带或酶切产物的柱层析回收 | 第37-38页 |
·DNA回收片段与pMD-18T Vector载体的连接 | 第38页 |
·大肠杆菌DH5α和XL1-Blue感受态的制备 | 第38页 |
·连接反应物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 | 第38-39页 |
·转化重组载体后的DH5α单菌落培养和质粒的提取 | 第39页 |
·引物合成、转化重组子的鉴定、测序 | 第39-40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页 |
·IbIPI基因的功能验证 | 第40-42页 |
·IbIPI功能验证中用到的质粒:pAC-BETA和pTrcAtIPI | 第40-42页 |
·带酶切位点的IbIPI编码区的克隆 | 第42页 |
·IbIPI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转化 | 第42页 |
·质粒对XL1-Blue的转化,建立对照菌株 | 第42页 |
·携带不同质粒的XL1-Blue生长情况比较 | 第4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2-50页 |
·建立从甘薯块根中提取高质量的RNA方法 | 第43-44页 |
·甘薯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上游途径中IPI基因的克隆、分析和功能验证 | 第44-50页 |
·IbIPI全长cDNA的分子克隆 | 第44-45页 |
·IbIPI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5-49页 |
·IbIPI的功能验证 | 第49-50页 |
·讨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