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第2章 农民增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探微 | 第18-31页 |
·农民增收新探 | 第18-22页 |
·农民增收的界定 | 第18-19页 |
·农民增收的研究方法 | 第19页 |
·农民增收的目 | 第19-22页 |
·中外传统和谐观的比较 | 第22-26页 |
·西方传统和谐思想 | 第22-24页 |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 | 第24-25页 |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发展必然性 | 第25-26页 |
·中国和谐思想的最新发展 | 第26-31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 | 第26-28页 |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 | 第28-29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 | 第29-31页 |
第3章 农民增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31-42页 |
·农民增收是重大的经济问题 | 第31-34页 |
·农民增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经济任务 | 第31-32页 |
·农民增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 第32-33页 |
·农民增收是解决我国现阶段社会基本矛盾的需要 | 第33-34页 |
·农民增收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 第34-38页 |
·农民增收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保证 | 第34-35页 |
·农民增收是坚持和落实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 | 第35-36页 |
·农民增收是农村以至全国和谐稳定的基础 | 第36-38页 |
·农民增收是重大的和谐问题 | 第38-42页 |
·农民增收是促进人与人和谐的关键因素 | 第38-39页 |
·农民增收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因 | 第39-40页 |
·农民增收是人与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 | 第40-42页 |
第4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农民全面增收 | 第42-52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促进农民的直接增收 | 第42-45页 |
·农民直接增收的界定 | 第42页 |
·农民直接增收理论分析 | 第42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促进农民直接增收的作用 | 第42-45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提高农民的间接增收 | 第45-48页 |
·农民间接增收的界定 | 第45页 |
·农民间接增收理论分析 | 第45-46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促进农民间接增收的作用 | 第46-48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保持农民的持续增收 | 第48-52页 |
·农民持续增收的界定 | 第48页 |
·农民持续增收理论分析 | 第48-49页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农民持续增收的作用 | 第49-52页 |
第5章 农民增收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良性互动的对策 | 第52-64页 |
·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环境新型关系 | 第52-54页 |
·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化道路 | 第52页 |
·加强环境立法工作,完善环保法律体系 | 第52-53页 |
·发展循环经济概念,减少环境成本支出 | 第53页 |
·树立环境忧患意识,建构科学的环境伦理 | 第53-54页 |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 第54-58页 |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保护农民各项权益 | 第56页 |
·培养农民法律意识、提高农民自我保护能力 | 第56-58页 |
·加大违法行为查处、确保村民的合法权益 | 第58页 |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加强和重视农民教育 | 第58-64页 |
·重视和加强农民教育的必要性 | 第59-60页 |
·我国实施农民教育的具体对策措施 | 第60-62页 |
·中国农民受教育的重大意义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的成果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个人简历 | 第71-72页 |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