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6页 |
1 水稻超高产育种 | 第8-9页 |
2 倒伏对水稻的影响 | 第9页 |
3 水稻倒伏的种类 | 第9-10页 |
4 几种影响水稻倒伏的因子 | 第10-13页 |
5 抗倒伏性的衡量标准 | 第13页 |
6 水稻的遗传研究 | 第13-15页 |
7.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16页 |
第一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6-18页 |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试验方法 | 第16-17页 |
·试验设计 | 第16页 |
·测定项目 | 第16-17页 |
·参数计算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8-43页 |
·亲本及组合倒伏性状的差异性显著分析 | 第18-22页 |
·不育系2节弯曲力矩、抗折力、倒伏指数差异显著性分析 | 第18页 |
·恢复系2节弯曲力矩、抗折力、倒伏指数差异显著性分析 | 第18-19页 |
·组合2节弯曲力矩、抗折力、倒伏指数差异显著性分析 | 第19-22页 |
·水稻有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 第22-25页 |
·茎秆形态性状与抗倒性的相关分析 | 第22-23页 |
·解剖结构组织特征与抗倒伏性状相关分析 | 第23-24页 |
·解剖结构组织特征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 | 第24-25页 |
·水稻茎秆性状与抗倒性的通径分析 | 第25-29页 |
·几个影响水稻倒伏的性状对倒伏指数的通径分析 | 第25-28页 |
·影响抗折力的因素分析 | 第28-29页 |
·水稻的配合力分析 | 第29-41页 |
·茎秆物理性状配合力分析 | 第29-34页 |
·茎秆形态结构的配合力分析 | 第34-38页 |
·解剖结构配合力分析 | 第38-41页 |
·桂AX晚特恢-44主要形态性状表型分析 | 第41-43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43-48页 |
·关于水稻茎秆抗倒伏性的构成 | 第43-44页 |
·抗折力的构成探讨 | 第44页 |
·解剖结构与产量间的关系 | 第44-45页 |
·水稻的配合力 | 第45-46页 |
·今后杂交水稻的育种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