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连杆裂解工艺参数确定及数值模拟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传统连杆加工技术简介 | 第12-14页 |
·传统连杆毛坯制备方法 | 第12-13页 |
·连杆传统制造工艺 | 第13-14页 |
·连杆的裂解加工方法简介 | 第14-17页 |
·连杆裂解的原理 | 第14-15页 |
·连杆裂解工艺及设备 | 第15-16页 |
·连杆裂解加工方法的先进性和经济性 | 第16-17页 |
·国内外连杆裂解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第17-19页 |
·连杆裂解工艺的思想发展 | 第17-18页 |
·连杆裂解的技术发展及应用 | 第18-19页 |
·国内连杆裂解的技术发展及应用 | 第19页 |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连杆裂解材料分析 | 第22-34页 |
·连杆材料的发展 | 第22-27页 |
·铸造连杆 | 第22-23页 |
·锻造连杆 | 第23-24页 |
·空冷微合金锻钢连杆 | 第24-25页 |
·粉末冶金连杆 | 第25-27页 |
·其它材料连杆 | 第27页 |
·适合裂解工艺的连杆材料 | 第27-28页 |
·钢的化学成分与性能的关系 | 第28-33页 |
·碳与性能的关系 | 第28-30页 |
·其他元素的作用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断裂力学分析理论 | 第34-54页 |
·断裂力学的产生和发展 | 第34-35页 |
·线弹性断裂力学基本理论 | 第35-42页 |
·裂纹扩展的基本类型 | 第35-36页 |
·Ⅰ型裂纹尖端附近应力场和应力强度因子 | 第36-38页 |
·材料的断裂韧性和线弹性断裂判据 | 第38-39页 |
·应力场强度因子的修正 | 第39-42页 |
·弹塑性断裂力学 | 第42-46页 |
·COD 法以及 COD 判据 | 第42-43页 |
·J 积分的基本理论 | 第43-46页 |
·动态断裂力学 | 第46-47页 |
·断裂种类和脆性断裂条件 | 第47-53页 |
·断裂的种类 | 第47-49页 |
·材料断裂韧性的影响因素 | 第49-52页 |
·裂纹的形成及扩展机理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发动机连杆裂解工艺参数的数值模拟 | 第54-76页 |
·引言 | 第54页 |
·光滑粒子动力学(SPH)方法简介 | 第54-60页 |
·SPH 方法的发展 | 第54-56页 |
·光滑粒子动力学基本原理 | 第56-58页 |
·SPH 方法基本方程 | 第58-59页 |
·粒子的光滑长度和邻域搜索 | 第59-60页 |
·应用 SPH 方法对连杆裂解加工过程进行数值拟 | 第60-75页 |
·连杆裂解工艺分析 | 第60-63页 |
·建立数值模型 | 第63-71页 |
·应力强度因子的数值解法 | 第71-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连杆裂解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76-88页 |
·应力集中状况 | 第76-77页 |
·预制裂解槽几何参数对裂解力的影响 | 第77-82页 |
·预制裂解槽张角对裂解力的影响 | 第77-78页 |
·预制裂解槽深度对裂解力的影响 | 第78-80页 |
·预制裂解槽半径对裂解力的影响 | 第80-82页 |
·几何形状因子及其对裂解力的影响 | 第82-87页 |
·裂解槽曲率半径与 K_Ⅰ和 Y 的关系 | 第82-84页 |
·裂解槽张角与 K_Ⅰ和 Y 的关系 | 第84-85页 |
·裂解槽槽深与 K_Ⅰ和 Y 的关系 | 第85-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结 论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93-94页 |
致 谢 | 第94-95页 |
作者简介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