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 引言 | 第6-10页 |
| 第一章 论述范围与解释框架 | 第10-13页 |
| 一、论述范围 | 第10-12页 |
| 二、解释框架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敞田制土地产权模式 | 第13-24页 |
| 一、敞田制的规质 | 第13-15页 |
| 二、敞田制土地产权的界定 | 第15-19页 |
| 三、敞田制土地产权的保护 | 第19-21页 |
| 四、敞田制土地产权的交易 | 第21-24页 |
| 第三章 圈地与产权模式转型 | 第24-33页 |
| 一、议会圈地及其程序 | 第24-29页 |
| 二、土地产权模式的转型 | 第29-33页 |
| 结语 | 第33-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附录 | 第37-38页 |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