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与超越--教育理论转换机制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第一章 教育理论的来源与贡献 | 第14-20页 |
·教育理论的三大来源 | 第14-17页 |
·三大理论来源对教育理论的贡献 | 第17-20页 |
第二章 教育理论在借鉴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7页 |
·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缺乏视界融合 | 第20-22页 |
·注重从相关学科中借鉴,缺乏不同学科知识的整合 | 第22-23页 |
·理论与实践关系处理不当,缺乏沟通与交流 | 第23-24页 |
·中西理论各持一端,缺少会通融合 | 第24-25页 |
·割裂史与论的关系,缺少历史视野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教育理论的转换与超越 | 第27-51页 |
·教育理论转换与超越的目标及其表现 | 第27-31页 |
·教育理论转换与超越机制的构想 | 第31-51页 |
·“转换机制”概念的厘清 | 第31页 |
·知行的转换 | 第31-38页 |
·扬弃、综合、深化:从理论到理论的转换 | 第31-33页 |
·筛选、实验、推广:从理论到实践的转换 | 第33-36页 |
·行动、改进、提升: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 | 第36-38页 |
·学科的转换 | 第38-44页 |
·借用、提炼、重组:研究思路的转换 | 第39-41页 |
·迁移、组合、改造:研究方法的转换 | 第41-42页 |
·理解、消化、应用:研究成果的转换 | 第42-44页 |
·时空的转换 | 第44-51页 |
·批判、继承、创新:传统理论向现代理论的转化 | 第45-47页 |
·交流、交换、交叉:从国外理论向本土理论的转化 | 第47-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后记 | 第55-57页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57页 |
湖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