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4页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绪论 | 第12-29页 |
·概述 | 第12页 |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2-14页 |
·国内外生产砂状氧化铝的技术概况 | 第14-17页 |
·砂状氧化铝的特点 | 第14-15页 |
·国外生产砂状氧化铝的技术概况 | 第15-16页 |
·美国法生产砂状氧化铝 | 第15页 |
·欧洲法生产砂状氧化铝 | 第15-16页 |
·国内生产砂状氧化铝的技术概况 | 第16-17页 |
·铝酸钠溶液加种子分解过程 | 第17-25页 |
·铝酸钠溶液的结构 | 第17页 |
·分解机理 | 第17-22页 |
·铝酸离子的分解 | 第18页 |
·氢氧化铝结晶形成过程 | 第18-22页 |
·影响晶种分解的因素 | 第22-25页 |
·温度对晶种分解的影响 | 第22-23页 |
·晶种对分解过程的影响 | 第23-24页 |
·苛性碱浓度和分子比对分解过程的影响 | 第24-25页 |
·杂质对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 | 第25页 |
·强化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研究 | 第25-28页 |
·添加剂强化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研究 | 第25-27页 |
·超声波对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影响 | 第27-28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8-29页 |
2 试验及测试方法 | 第29-35页 |
·晶种与溶液 | 第29页 |
·晶种 | 第29页 |
·铝酸钠溶液 | 第29页 |
·分析及计算方法 | 第29-30页 |
·铝酸钠溶液浓度的分析 | 第29页 |
·Al_2O_3和全碱的分析 | 第29页 |
·苛碱(Na_2O_k)浓度的分析 | 第29页 |
·分解率计算 | 第29-30页 |
·铝酸钠溶液的平衡浓度计算 | 第30页 |
·晶种及产品粒度的分析 | 第30页 |
·分析及试验设备 | 第30-35页 |
·分析及测试仪器 | 第30-31页 |
·分解槽 | 第31-33页 |
·搅拌桨式分解槽 | 第31-32页 |
·水浴式搅拌桨式分解槽 | 第32-33页 |
·Al(OH)_3强度测定 | 第33-34页 |
·超声波清洗器 | 第34-35页 |
3 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中产品 AH粒度周期性细化现象的研究 | 第35-54页 |
·拜耳法生产简述 | 第35-36页 |
·生产工艺流程简介 | 第35-36页 |
·生产数据分析 | 第36页 |
·氢氧化铝粒度发生周期性爆发性细化的规律及条件 | 第36-43页 |
·产品粒度变化的规律 | 第37-41页 |
·产品粒度发生爆发性细化的条件 | 第41-43页 |
·影响产品粒度周期性爆发性细化的因素 | 第43-49页 |
·过饱和度的影响 | 第44-45页 |
·分解温度对周期性细化的影响 | 第45-46页 |
·晶种加入量对周期性细化的影响 | 第46-47页 |
·种子粒度及其表面性质对周期性细化的影响 | 第47-49页 |
·晶体形貌在分解过程中的变化 | 第49-52页 |
·周期性爆发性细化的机理分析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4 细种子对产品粒度影响的研究 | 第54-66页 |
·产品粒度周期性变化的阶段划分 | 第54页 |
·粗化初期补充细种子对粒度的影响 | 第54-59页 |
·产品粒度在分解过程中的变化 | 第55-58页 |
·产品比表面积在分解过程中的变化 | 第58-59页 |
·细化中期补充细粒子对产品粒度的影响 | 第59-65页 |
·细种子添加量对产品粒度的影响 | 第59-63页 |
·细种子添加量对产品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63-64页 |
·产品氢氧化铝的结晶形貌在分解过程中的变化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5 碳分晶种对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影响的研究 | 第66-76页 |
·碳分晶种对产品粒度的影响 | 第66-71页 |
·碳分晶种对溶液分解率的影响 | 第71页 |
·碳分晶种对产品氢氧化铝强度的影响 | 第71-73页 |
·产品氢氧化铝中部分杂质在分解中的变化 | 第73-74页 |
·小节 | 第74-76页 |
6 添加剂对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影响的研究 | 第76-105页 |
·表面活性剂概述 | 第76-81页 |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特征与类型 | 第77页 |
·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 第77-78页 |
·表面活性剂在溶液界面上的吸附 | 第78-79页 |
·表面活性剂在固一液界面上的吸附 | 第79-81页 |
·吸附机理 | 第79-80页 |
·吸附对固体表面的影响 | 第80-81页 |
·表面活性剂强化种分过程的依据及选择原则 | 第81-82页 |
·表面活性剂强化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依据 | 第81页 |
·表面活性剂选择 | 第81-82页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第82页 |
·添加剂的添加量对分解的影响 | 第82-92页 |
·I_3型添加剂对分解的影响 | 第82-86页 |
·I_3对二次成核的影响 | 第82-83页 |
·I_3对附聚的影响 | 第83-85页 |
·I_3对分解率的影响 | 第85-86页 |
·I_(32)型添加剂对分解的影响 | 第86-89页 |
·I_(32)对成核的影响 | 第86-87页 |
·I_(32)对附聚的影响 | 第87-88页 |
·I_(32)对分解率的影响 | 第88-89页 |
·7837型添加剂对分解的影响 | 第89-92页 |
·7837对成核的影响 | 第89-90页 |
·7837对附聚的影响 | 第90-91页 |
·7837对分解率的影响 | 第91-92页 |
·不同添加剂对分解的影响 | 第92-97页 |
·添加剂对附聚过程的影响 | 第92-94页 |
·添加剂对二次成核的影响 | 第94-96页 |
·添加剂对分解率的影响 | 第96-97页 |
·添加剂对产物结晶形貌的影响 | 第97页 |
·添加剂对产品粒度变化周期的影响 | 第97-100页 |
·热重分析 | 第100-101页 |
·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研究 | 第101-104页 |
·表面活性剂使粒度变大 | 第101-103页 |
·添加剂使结晶形貌的改变 | 第103页 |
·添加剂使分解率降低 | 第103-104页 |
·小结 | 第104-105页 |
7 超声波对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影响的研究 | 第105-126页 |
·超声波概述 | 第105-109页 |
·超声波与媒质间的作用机制 | 第105-108页 |
·热机制 | 第106页 |
·机械(力学)机制 | 第106页 |
·空化机制 | 第106-108页 |
·超声波在结晶过程中的应用 | 第108页 |
·超声波强化溶液结晶过程的机理 | 第108-109页 |
·超声波对铝酸钠溶液过程的影响 | 第109-119页 |
·超声波频率对分解过程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超声波频率对产品粒度的影响 | 第109-111页 |
·超声波频率对溶液分解率的影响 | 第111-112页 |
·超声波功率对分解过程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超声波功率对产品粒度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超声波功率对溶液分解率的影响 | 第113-114页 |
·超声场的作用时间对分解过程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超声场的作用时间对产品粒度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超声场的作用时间对溶液分解率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超声场作用下溶液分子比对分解过程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溶液分子比对产品粒度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溶液分子比对溶液分解率的影响 | 第117页 |
·超声波对产品晶体形貌的影响 | 第117-119页 |
·超声波促进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机理 | 第119-124页 |
·超声场对铝酸钠溶液性质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超声场对铝酸钠溶液表面张力的影响 | 第119-120页 |
·超声场对铝酸钠溶液粘度的影响 | 第120页 |
·超声场对分解动力学的影响 | 第120-123页 |
·动力学方程及分解速率常数的确定 | 第120-122页 |
·活化能的求解 | 第122-123页 |
·超声波促进铝酸钠溶液分解过程的机理分析 | 第123-124页 |
·小节 | 第124-126页 |
8 结论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3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作者简介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