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一、语文性质的由来与发展 | 第4-8页 |
二、渗透人文性的意义 | 第8-9页 |
首先,符合时代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 第8-9页 |
其次,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9页 |
再次,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 第9页 |
三、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入文性 | 第9-15页 |
(一) 文言文 | 第9-11页 |
1、生动形象性 | 第9-10页 |
(1) 以诵读感知情境 | 第10页 |
(2) 变“枯燥刀的文言文为有血有肉的故事 | 第10页 |
(3)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 第10页 |
2、现实性 | 第10-11页 |
(二) 古诗词 | 第11-13页 |
首先,关于诗的格式的教学 | 第11页 |
其次,关于内容的理解 | 第11-13页 |
(三) 记叙文 | 第13-15页 |
(1) 巧设问题,激发情感 | 第13-14页 |
(2) 以小见大,体味真情 | 第14-15页 |
(3) 留心生活,关爱他人 | 第15页 |
四、结论 | 第15-16页 |
第一、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新的教学观 | 第15页 |
第二、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了,思维方式得到改善 | 第15-16页 |
第三、课堂教学模式发生变化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16-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8页 |
参考书目 | 第18-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