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絮凝剂的菌株筛选、培养条件优化与应用研究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1-4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2页 |
·微生物絮凝剂的概念与分类 | 第14-15页 |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 | 第15-16页 |
·微生物絮凝剂的基础研究 | 第16-19页 |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 | 第16-17页 |
·微生物絮凝剂的分离提纯与成分分析 | 第17-18页 |
·微生物诱变方法 | 第18-19页 |
·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研究 | 第19-20页 |
·絮凝效果影响因素 | 第19页 |
·发酵罐培养研究 | 第19-20页 |
·应用现状 | 第20页 |
·微生物絮凝剂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20-28页 |
·单一菌株的微生物絮凝剂 | 第20-22页 |
·多菌株共同培养的微生物絮凝剂 | 第22-23页 |
·替代培养基的研究 | 第23-25页 |
·微生物絮凝剂与其它絮凝剂的复配使用 | 第25-26页 |
·微生物絮凝剂的生物学研究 | 第26-27页 |
·微生物絮凝剂絮凝机理研究 | 第27-28页 |
·微生物絮凝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页 |
·本论文研究概述 | 第28-32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 | 第28页 |
·本论文研究步骤 | 第28-29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9-32页 |
第二章 絮凝菌株筛选及絮凝条件测定 | 第32-53页 |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筛选方法 | 第32-35页 |
·筛选程序 | 第32页 |
·菌株来源 | 第32页 |
·培养基选则 | 第32-33页 |
·筛选方法 | 第33-35页 |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 | 第35-44页 |
·第一批菌的筛选 | 第35-37页 |
·第二批菌的筛选 | 第37页 |
·第三批菌的筛选 | 第37-38页 |
·絮凝性高的菌株复筛 | 第38-44页 |
·染色观察絮凝菌 | 第44页 |
·鱼血培养基培养絮凝效果 | 第44-46页 |
·絮凝菌株絮凝条件测定 | 第46-52页 |
·高岭土悬浮液pH对菌株絮凝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静沉时间对菌株絮凝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高温处理对菌株絮凝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助凝剂投加量对菌株絮凝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絮凝菌上清液投加量对菌株絮凝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三章 絮凝菌株热诱变与紫外诱变 | 第53-61页 |
·热诱变 | 第53-58页 |
·筛选热诱变高絮凝率菌株 | 第53-54页 |
·热诱变后菌株与原菌株比较 | 第54-58页 |
·紫外诱变 | 第58-60页 |
·紫外诱变方法 | 第58页 |
·紫外诱变结果 | 第58-60页 |
·紫外诱变后菌株与原菌株比较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四章 絮凝菌株培养条件优化 | 第61-72页 |
·正交实验 | 第61-66页 |
·正交实验设计 | 第61页 |
·正交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6页 |
·单因素变化实验 | 第66-68页 |
·培养液初始pH值 | 第66页 |
·培养温度 | 第66-67页 |
·摇床转速 | 第67-68页 |
·菌株生长曲线测定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微生物絮凝剂发酵罐培养研究 | 第72-81页 |
·发酵罐培养方法 | 第72页 |
·B-04发酵罐培养数据 | 第72-75页 |
·B-04发酵过程模型建立 | 第75-80页 |
·B-04生长速率模型建立 | 第76-77页 |
·B-04基质消耗速率模型建立 | 第77-78页 |
·B-04絮凝产物生成速率模型建立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微生物絮凝剂提纯及化学性质测定 | 第81-86页 |
·絮凝物质BEF-14的提取 | 第81-82页 |
·絮凝物质BEF-14化学性质的测定 | 第82-85页 |
·BEF-14中糖含量的测定 | 第82-83页 |
·BEF-14中总氮含量的测定 | 第83页 |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BEF-14组分 | 第83-84页 |
·红外—拉曼光谱仪测定BEF-14组分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七章 微生物絮凝剂实际应用测试 | 第86-91页 |
·絮凝菌株对染料去除效果测试 | 第86-88页 |
·絮凝菌株对活性炭去除效果测试 | 第88-90页 |
·絮凝菌株对模拟废水去除效果测试 | 第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1-93页 |
·本论文总结 | 第91-92页 |
·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