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SRM 的结构、工作原理及特点 | 第10-12页 |
| ·SRM 的结构、工作原理 | 第10-11页 |
| ·SRM 特点 | 第11-12页 |
| ·SRM 的基本方程 | 第12-13页 |
| ·SRD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方向 | 第13-18页 |
| ·SRM 模型的研究 | 第13-14页 |
| ·减小转矩脉动的研究 | 第14-16页 |
| ·SRD 系统多目标参数优化 | 第16-17页 |
| ·功率变换器拓扑结构研究 | 第17页 |
| ·SRM 无位置传感器技术的研究 | 第17-18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基于DSP 的开关磁阻电机特性检测 | 第20-33页 |
| ·引言 | 第20-21页 |
| ·测量原理及方法 | 第21-23页 |
| ·测量原理 | 第21页 |
| ·测量系统原理图 | 第21-22页 |
| ·测试步骤 | 第22-23页 |
| ·利用 DSP 实现下位机数据采集 | 第23-25页 |
| ·主程序流程 | 第23-25页 |
| ·定时器2 中断处理程序流程 | 第25页 |
| ·DSP 的SCI 向上位机传送采集的数据 | 第25页 |
| ·上位机接收、处理数据 | 第25-26页 |
| ·实验结果 | 第26-30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 ·磁化曲线 | 第30页 |
| ·电感特性 | 第30-31页 |
| ·矩角特性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开关磁阻电动机模型研究 | 第33-51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线性模型 | 第33-36页 |
| ·准线性模型 | 第36-38页 |
| ·非线性简化模型 | 第38-40页 |
|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开关磁阻电动机非线性建模 | 第40-46页 |
| ·采用Levenberg-Marquardt 算法改进BP 学习算法 | 第41-42页 |
|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SRM 磁链特性模型 | 第42-44页 |
| ·基于BP 神经网络的SRM 转矩特性模型 | 第44-46页 |
| ·SRM 几种模型比较 | 第46-48页 |
| ·基于神经网络非线性模型的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 MATLAB动态仿真模型 | 第48-50页 |
| ·基于Simulink 的SRD 动态仿真模型 | 第48-49页 |
| ·仿真结果与实验验证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基于BP 神经网络非线性模型的SRM 转矩脉动控制 | 第51-67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SRM 转矩脉动分析 | 第51-55页 |
| ·转矩分析 | 第51-54页 |
| ·转矩脉动频率 | 第54-55页 |
| ·影响转矩脉动的因素 | 第55-62页 |
| ·两种续流方式对转矩脉动的影响 | 第56-59页 |
| ·能量回馈式斩波方式对转矩脉动的影响 | 第56-58页 |
| ·能量非回馈式斩波方式对转矩脉动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开通、关断角对转矩脉动的影响 | 第59-60页 |
| ·斩波频率对转矩脉动的影响 | 第60-62页 |
| ·基于BP 神经网络建立转矩逆模型 | 第62-64页 |
| ·基于瞬时转矩控制实现减小转矩脉动 | 第64-66页 |
| ·转矩分配函数的确定 | 第64页 |
| ·SRM 瞬时转矩控制系统 | 第64页 |
| ·仿真结果 | 第64-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五章SRD 高性能系统研究 | 第67-83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续流方式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67-73页 |
| ·两种续流方式输出转矩的线性分析 | 第67-68页 |
| ·基于非线性模型的两种续流方式研究 | 第68-73页 |
| ·占空比相同时,两种续流方式对输出转矩的影响 | 第68-70页 |
| ·两种续流方式对能量比率的影响 | 第70-73页 |
| ·控制角度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73-77页 |
| ·输出转矩相同时,开通、关断角的不同组合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74-75页 |
| ·关断角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75-76页 |
| ·开通角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76-77页 |
| ·SRD 高性能系统研究 | 第77-81页 |
| ·各相转矩相互间关系 | 第77-78页 |
| ·换相策略 | 第78-80页 |
| ·低速运行时,换相点θc 应为最高效率换相点θ_c~i | 第79-80页 |
| ·高速运行时,换相点前移 | 第80页 |
| ·SRD 高性能控制系统 | 第80-81页 |
| ·仿真结果 | 第81-82页 |
|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 第六章 采用变论域模糊控制改善SRD 动态性能 | 第83-90页 |
| ·引言 | 第83页 |
| ·SRM 模糊控制系统 | 第83-88页 |
| ·系统原理 | 第83-84页 |
| ·精确量的模糊化 | 第84页 |
| ·语言变量的选取及论域上的模糊子集 | 第84-85页 |
| ·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 | 第85-86页 |
| ·输出信息的模糊判决 | 第86页 |
| ·量化因子、比例因子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 第86-87页 |
| ·仿真结果 | 第87-88页 |
| ·采用可变论域的模糊控制改善 SRD 性能 | 第88-89页 |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 | 第90-93页 |
| ·论文总结 | 第90-91页 |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91-92页 |
|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 第92-93页 |
| 参考文献 | 第93-106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6-107页 |
| 致谢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