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PL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培育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理论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论文研究的基本内容 | 第16-17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 第17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3PL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 第19-28页 |
·核心竞争力的基本内涵 | 第19-21页 |
·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 第21-23页 |
·3PL企业特征分析 | 第23-25页 |
·3PL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分析 | 第25-28页 |
第3章 3PL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理论研究 | 第28-39页 |
·SCM理论与3PL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28-30页 |
·SCM的基本内涵 | 第28-29页 |
·SCM与3PL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 第29-30页 |
·动态联盟理论与3PL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30-32页 |
·动态联盟的基本内涵 | 第30页 |
·动态联盟与3PL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 第30-32页 |
·CRM理论与3PL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32-39页 |
·CRM的基本内涵 | 第32-33页 |
·CRM在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CRM在物流企业的应用 | 第34-37页 |
·CRM与3PL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37-39页 |
第4章 中国3PL市场分析 | 第39-52页 |
·中国3PL市场发展现状 | 第39-41页 |
·促进3PL市场需求的经济环境分析 | 第41-43页 |
·加入WTO对我国3PL需求的影响 | 第41-42页 |
·我国西部大开发对 3PL 需求的影响 | 第42页 |
·两个新经济热点将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 第42-43页 |
·中国3PL市场竞争分析 | 第43-47页 |
·我国3PL市场竞争者 | 第43-46页 |
·来自国外物流企业的挑战 | 第46-47页 |
·国内物流同行之间的竞争 | 第47页 |
·中国3PL市场需求分析 | 第47-50页 |
·发达国家对3PL的服务需求 | 第47-48页 |
·我国企业对3PL服务的需求 | 第48-50页 |
·中国3PL市场的发展趋势 | 第50-52页 |
第5章 3PL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 第52-66页 |
·3PL市场环境对3PL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 第52-53页 |
·基础物流网络 | 第53-54页 |
·物流服务内容 | 第54-59页 |
·细分服务市场的基本原理及安索夫矩阵 | 第55-56页 |
·应用安索夫模型进行物流服务市场的内容划分 | 第56-59页 |
·企业人力资源 | 第59-64页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概述 | 第59-60页 |
·人力资源理论演变进程 | 第60-62页 |
·3PL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 第62-64页 |
·物流技术能力 | 第64-66页 |
第6章 3PL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市场调查 | 第66-75页 |
·样本构成及物流企业基本信息分析 | 第66-67页 |
·企业物流服务项目分析 | 第67-71页 |
·3PL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的认识调查 | 第71-72页 |
·3PL市场需求分析 | 第72-73页 |
·调查的基本结论 | 第73-75页 |
第7章 3PL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 第75-97页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75-76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76-81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框架 | 第76-77页 |
·各评价指标含义的界定 | 第77-81页 |
·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介绍 | 第81-84页 |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 第81-83页 |
·灰色多层次评价 | 第83-84页 |
·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3PL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 | 第84-90页 |
·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 | 第84-85页 |
·3PL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评价模型 | 第85-90页 |
·实例分析:新科安达核心竞争力评价 | 第90-97页 |
第8章 培育3PL企业核心竞争力 | 第97-116页 |
·中国3PL企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 第97-100页 |
·3PL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策略 | 第100-110页 |
·政府提高3PL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政策措施 | 第110-116页 |
第9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116-118页 |
·全文总结 | 第116-117页 |
·研究展望 | 第117-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4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124-125页 |
附录 “3PL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调查问卷 | 第125-129页 |
致谢 | 第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