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破产法的经济学分析
| 引言 | 第1-14页 |
|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7-12页 |
| 二、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破产和破产法 | 第14-18页 |
| 1.1 破产的概念与性质 | 第14-15页 |
| 1.1.1 破产的概念 | 第14-15页 |
| 1.1.2 破产的性质 | 第15页 |
| 1.2 破产法的概念与性质 | 第15-18页 |
| 1.2.1 破产法的概念 | 第16-17页 |
| 1.2.2 破产法的性质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我国破产法的发展历史与理论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 2.1 旧中国的破产法律制度 | 第18-19页 |
| 2.2 新中国的破产法律制度 | 第19-20页 |
| 2.3 破产法的理论研究 | 第20-23页 |
| 2.4 理论研究现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24-31页 |
| 3.1 制度经济学 | 第24-29页 |
| 3.1.1 产权 | 第24-26页 |
| 3.1.2 交易成本 | 第26-27页 |
| 3.1.3 合同 | 第27-29页 |
| 3.2 概念的分析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破产法的分析 | 第31-36页 |
| 4.1 制度经济学分析的前提 | 第31页 |
| 4.2 破产法相关概念的分析 | 第31-33页 |
| 4.3 破产的过程分析 | 第33-34页 |
| 4.4 企业实际思考 | 第34-36页 |
| 第五章 破产法的经济学改进建议 | 第36-43页 |
| 5.1 针对当前问题的改进建议 | 第36-41页 |
| 5.1.1 破产的立法宗旨 | 第36页 |
| 5.1.2 破产界限的明确 | 第36-38页 |
| 5.1.3 破产惩罚 | 第38页 |
| 5.1.4 债权人的意思自治 | 第38-39页 |
| 5.1.5 破产专业化 | 第39-41页 |
| 5.2 小结 | 第41-43页 |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