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22页 |
| ·引言 | 第9页 |
| ·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及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供货风险 | 第9-18页 |
| ·风险分析的定义、目的与原则 | 第10-11页 |
| ·常用的风险分析方法及步骤 | 第11-14页 |
|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供货体系及供货风险 | 第14-18页 |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企业风险分析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8页 |
| ·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分析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课题来源 | 第20页 |
| ·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20页 |
| ·论文的课题来源 | 第20页 |
| ·论文研究内容安排 | 第20-22页 |
| 2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识别 | 第22-33页 |
| ·风险识别的定义及步骤 | 第22-23页 |
| ·风险识别的常用方法与工具 | 第23页 |
|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评判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3-32页 |
| ·建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评判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4页 |
|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不确定因素分析 | 第24-28页 |
| ·指标体系的初选 | 第28-29页 |
|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29-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3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评估 | 第33-47页 |
| ·风险评估的定义及原则 | 第33页 |
|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 | 第33-34页 |
|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 第34-46页 |
| ·风险等级论域的建立 | 第35-36页 |
| ·风险因素权值向量的确定 | 第36-42页 |
| ·模糊关系矩阵的建立 | 第42-45页 |
| ·模糊综合评判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4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管理与交流 | 第47-53页 |
|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管理 | 第47-51页 |
| ·风险管理的定义及常用方法 | 第47-48页 |
|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规划 | 第48-49页 |
|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监控 | 第49-50页 |
| ·建立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保障体系 | 第50-51页 |
| ·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风险交流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5 应用案例分析 | 第53-64页 |
| ·案例背景 | 第53页 |
| ·公司概况及现行供货体系分析 | 第53-54页 |
| ·供货风险分析评判过程 | 第54-63页 |
| ·建立供应商供货风险因素集 | 第55-56页 |
| ·AHP 法确定风险因素权值向量 | 第56-60页 |
| ·建立风险因素模糊关系矩阵 | 第60-61页 |
| ·供货风险的模糊综合评判 | 第61-62页 |
| ·供应商综合风险值的计算 | 第62-63页 |
| ·供应商风险等级的确定 | 第63页 |
| ·模型分析 | 第63-64页 |
| 6 结论 | 第64-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 附录: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发表的论文 | 第70-71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71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