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1页 |
一、网络侵权的概念和特点 | 第11-17页 |
(一) 网络侵权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 网络侵权的特点 | 第12-17页 |
1、侵权行为性质难以认定 | 第12-13页 |
2、侵权的范围广后果严重 | 第13-14页 |
3、侵权主体的不确定性 | 第14页 |
4、侵权行为地的不稳定性 | 第14-17页 |
二、网络侵权案件对传统国际民商事案件管辖权的冲击 | 第17-24页 |
(一) 网络侵权案件对传统国际民事管辖权理论的冲击 | 第18-21页 |
1、网络非中心化倾向和新主权理论试图从根本上否定国家司法管辖权 | 第18-19页 |
2、网络空间的全球一体化使司法管辖的地理界限变得模糊 | 第19-20页 |
3、网络空间的不确定性使传统的管辖基础陷入困境 | 第20-21页 |
4、“原就被”理论的困境 | 第21页 |
(二) 网络侵权案件对传统国际民事管辖权实践的冲击 | 第21-24页 |
1、挑选法院 | 第21-22页 |
2、访问能否作为管辖依据 | 第22-23页 |
3、网址能否构成管辖依据 | 第23-24页 |
三、有关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理论与实践 | 第24-41页 |
(一) 有关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理论争鸣 | 第24-34页 |
1、新主权理论 | 第24-25页 |
2、管辖权相对论 | 第25-27页 |
3、网址来源国法规则 | 第27-29页 |
4、最低限度联系原则 | 第29-30页 |
5、不方便法院原则 | 第30-32页 |
6、最密切联系原则 | 第32-33页 |
7、技术优先论 | 第33-34页 |
(二) 国际上关于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实践 | 第34-41页 |
1、美国的司法实践 | 第35-37页 |
2、欧盟等国的司法实践 | 第37-40页 |
3、美国和欧盟网络案件管辖权制度的缺陷分析 | 第40-41页 |
四 构建我国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制度若干设想 | 第41-49页 |
(一) 我国现有关于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实践 | 第41-45页 |
1、司法实践 | 第41-44页 |
2、立法解释 | 第44-45页 |
(二) 对于构建我国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管辖权制度的设想 | 第45-49页 |
1、坚持司法管辖主权,尽快解决传统法律不适应网络空间之处,保护人民的重大经济利益 | 第45-46页 |
2、与国际接轨、扩大全球合作,将科技手段引入网络侵权案件管辖中 | 第46-47页 |
3、应基于传统管辖理论而产生,体现信息技术对传统管辖理论的发展 | 第47-48页 |
4、坚持“最密切联系”和“不方便法院”原则并举,缓解网络侵权案件管辖权的国际间冲突 | 第48-49页 |
5、冲破“原就被”理论的困境,使原告住所地成为网络侵权案件的管辖基础 | 第49页 |
结语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