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种质资源的SSR鉴定与分类
| 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ABSTRACT) | 第4-7页 |
| 1 前言 | 第7-18页 |
| ·木薯概述 | 第7-8页 |
| ·本实验所在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 第8-18页 |
| ·形态标记 | 第8-9页 |
| ·细胞标记 | 第9页 |
| ·生化标记 | 第9页 |
| ·分子标记 | 第9-18页 |
| ·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发展 | 第9-18页 |
| ·两种新型分子标记技术 | 第10页 |
| ·PCR与酶切相结合产生的分子标记 | 第10-11页 |
| ·酶切扩增片段多态性序列 | 第10-11页 |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11页 |
| ·基于DNA分子杂交的分子标记 | 第11-12页 |
| ·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 第11-12页 |
| ·染色体原位杂交 | 第12页 |
| ·限制性片段氏度多态性 | 第12页 |
| ·基于PCR技术的分子标记 | 第12-18页 |
| ·随机扩增多态性 | 第13页 |
| ·特异序列扩增区域 | 第13页 |
| ·序列标签位点 | 第13页 |
| ·ISSR标记 | 第13-14页 |
| ·简单序列重复 | 第14-18页 |
| ·.1 SSR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优点 | 第14页 |
| ·.2 SSR的种类、数量利分布 | 第14-16页 |
| ·.3 木薯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5页 |
| ·供试材料 | 第18-20页 |
| ·木薯种质 | 第18页 |
| ·SSR引物 | 第18-20页 |
| ·仪器设各和试剂 | 第20-21页 |
| ·仪器设各 | 第20页 |
| ·试剂 | 第20-21页 |
|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0-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25页 |
| ·大田试验 | 第21-22页 |
|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 ·田间记载及实验室测定项目 | 第21-22页 |
| ·木薯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22页 |
| ·PCR反应 | 第22-23页 |
| ·PCR反应体系 | 第22页 |
| ·PCR反应程序 | 第22-23页 |
| ·PCR反应产物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 第23-24页 |
| ·制胶 | 第23页 |
| ·电泳 | 第23页 |
| ·银染 | 第23-24页 |
| ·数据分析与统计方法 | 第24-25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5-35页 |
| ·大田试验结果 | 第25-27页 |
| ·木薯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分析 | 第27-28页 |
| ·木薯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相关分析 | 第28页 |
| ·SSR分析结果的总体概括 | 第28-31页 |
| ·SSR标记揭示木薯种质间的遗传关系 | 第31-32页 |
| ·24份木薯种质间的遗传关系 | 第32页 |
| ·SSR聚类与农艺性状的关系 | 第32-35页 |
| 4 讨论 | 第35-37页 |
| ·育种中对农艺性状的选择 | 第35页 |
| ·农艺性状与SSR聚类结果的相关性 | 第35页 |
| ·对新引进的木薯种质亲缘关系鉴定 | 第35-36页 |
| ·下一步的研究设想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