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927年)论文

彭湃的农民运动思想与策略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论第9-15页
 第一节 选题意义第9页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第9-11页
 第三节 史料及其研究方法第11-13页
  一、史料来源第11-12页
  二、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四节 研究的重点及其创新点第13-15页
  一、研究重点第13页
  二、本文创新点第13-15页
第一章 农民思想意识的两面性第15-23页
 第一节 农民的革命性第15-17页
  一、租佃关系下农民的抗租行为第15-16页
  二、社会政治压迫下的农民反抗第16页
  三、“暴动的心理”:反抗意识第16-17页
 第二节 农民的保守性第17-20页
  一、租佃关系的羁绊第17-18页
  二、宗族及会党的桎梏第18页
  三、小农思想意识的束缚第18-20页
  四、自由散漫的疏离第20页
 第三节 农民的革命性与保守性之间的张力第20-23页
第二章 彭湃动员农民的思想机制---阶级意识的培养第23-42页
 第一节 农民的阶级身份认同第23-28页
  一、被剥削意识第23-25页
  二、绝对剥夺感的培养第25-26页
  三、农民的身份认同与区别第26-28页
 第二节 阶级道德的树立第28-33页
  一、阶级道德意识的确立第28-31页
  二、道德制高点的确立第31-33页
 第三节 阶级意识的内容第33-37页
  一、阶级思维的形成第33-35页
  二、团结意识的培养第35-36页
  三、集体意识的确立第36-37页
 第四节 阶级斗争行为的发生第37-42页
  一、阶级意识话语的意象第37-39页
  二、阶级斗争行为产生第39-42页
第三章 彭湃对农民利益机制的调动第42-51页
 第一节 农民利益诉求的激活与增进第42-45页
  一、同盟非耕第42-43页
  二、争取市权第43页
  三、减租斗争第43-44页
  四、土地革命第44-45页
 第二节 农民获得利益的方式: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第45-47页
  一、经济斗争第45-46页
  二、政治斗争第46-47页
 第三节 全方位的利益第47-51页
  一、罢耕减租与土地革命第47-48页
  二、农民医药房的建立第48-49页
  三、农村教育的开办第49页
  四、兴办慈善事业第49-51页
第四章 彭湃动员农民的组织机制:农会的形成与发展第51-63页
 第一节 农会的组织构成第51-56页
  一、农会的灵魂----彭湃第51-52页
  二、农会的中坚力量----知识青年与青年农民第52-54页
  三、农会的大众力量----佃耕农第54-55页
  四、农会的依附力量第55-56页
 第二节 农会的运作第56-59页
  一、“贫人党”、“十人团”的核心组织第56-57页
  二、农民与农会的共同体第57-58页
  三、以斗争促进团结第58-59页
 第三节 农会的功能:把持乡村政权第59-63页
  一、发展经济第60页
  二、征收财税第60-61页
  三、纠纷调解第61页
  四、社会管理第61-63页
第五章 彭湃动员农民的效果第63-68页
 第一节 彭湃思想与行为激进化第63-65页
 第二节 农民思想与行为的激进化第65-68页
结语:思想、利益、组织的合力第68-70页
参考文献第70-73页
后记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制横吹乐管器名三考
下一篇:建国初期上海失学失业知识青年救济与安置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