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行政法论文

行政公务回避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8页
前言第8-10页
第一章 行政公务回避的理论界定第10-23页
 一、行政公务回避的理论渊源第10-13页
  (一) “自然正义”:从司法领域到行政法领域第10-11页
  (二) 自然正义中的“反对偏私”原则第11-13页
 二、行政公务回避的界定第13-16页
  (一) 行政公务回避的涵义第13-14页
  (二) 行政公务回避与类似概念的区分第14-16页
 三、行政公务回避的历史发展第16-19页
  (一) 行政回避的产生第16-17页
  (二) 我国古代行政回避制度的历史发展第17-18页
  (三) 分析及结论第18-19页
 四、行政公务回避制度的作用第19-23页
  (一) 规范行政权力第19-20页
  (二) 实现行政公正第20-21页
  (三) 增强行政决定的可接受性第21-23页
第二章 行政公务回避的情形第23-34页
 一、行政公务回避情形的规定方式及主要内容第23-25页
  (一) 行政公务回避情形的规定方式第23页
  (二) 行政公务回避情形规定的主要内容第23-25页
 二、对回避情形规定的分析和启示第25-31页
  (一) 回避情形规定方式的分析第25-26页
  (二) 回避情形规定内容的分析第26-28页
  (三) 对我国行政公务回避制度立法的启示第28-31页
 三、我国行政公务回避情形立法构建之设想第31-34页
  (一) 我国行政公务回避制度的立法现状第31-32页
  (二) 我国行政公务回避情形规定的立法缺陷分析第32页
  (三) 我国行政公务回避情形规定的立法设想第32-34页
第三章 行政公务回避的程序第34-41页
 一、自行回避的程序第34-35页
 二、申请回避的程序第35-37页
 三、我国行政公务回避程序规定的立法缺陷第37页
 四、我国行政公务回避程序规定的立法设想第37-41页
  (一) 明确规定自行回避和申请回避的程序第37-39页
  (二) 增设指令回避程序第39-41页
第四章 行政公务回避的法律后果第41-45页
 一、未回避而作出的行政行为的效力第41页
 二、违反行政公务回避公务人员的法律责任第41-42页
 三、我国行政公务回避法律后果规定的立法缺陷第42页
 四、我国行政公务回避法律后果规定的立法设想第42-45页
  (一) 明确违反行政公务回避制度所作出的行政行为的效力第42-44页
  (二) 严格规定未回避公务人员的法律责任第44-45页
第五章 我国行政公务回避制度的实施第45-53页
 一、我国行政公务回避制度的实施现状及原因分析第45-49页
  (一) 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第45页
  (二) “重实体,轻程序”观念的影响第45-46页
  (三) 对行政公务回避制度的认识缺位第46页
  (四)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原籍任职,地区回避适用范围小第46-47页
  (五) 我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第47页
  (六) 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第47-48页
  (七) 行政资讯的透明度低第48页
  (八) 违法者“成本——利益”的计算第48-49页
 二、我国行政公务回避制度实施的对策第49-53页
  (一) 推动行政公务回避制度的顺利启动第49-51页
  (二) 加强对行政公务回避制度实施的有力监督第51-53页
结语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后记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轨道交通企业动态联盟组建与界面管理研究
下一篇:农村社区权力结构实证研究--湖北黄村的调查与思考